锦溪,待字闺中的世外桃源

挂在树上的香榧果。

“锦”书谁人寄,“溪”畔花正开。

锦溪在何处?位于民国古镇奉化溪口的西南,是溪口最偏远的山村之一。

对锦溪,我揣着一份美好的期待。走进锦溪,是在秋冬时节的一天清晨。

1

待字闺中的世外桃源

无论在宁波还是奉化,说起锦溪,可能许多人会摇摇头。但讲到跸驻,可能许多人会点点头。

千百年来,悠悠的剡溪,在这片土地上沉淀下来六诏、跸驻、两湖、臼坑、三石、茅渚、斑溪、高岙、公棠等胜景,被称为“剡溪九曲”。第二曲跸驻,指帝王车驾停留的地方。

《四明谈助》如此记载:“五代时,陈殿中隐于此,吴越忠懿王亲往顾之,故有是名。”公元907年,唐朝灭亡,钱镠建立吴越国,陈文雅隐居剡溪畔。后来钱俶即位广揽人才,听闻陈文雅有盖世之才,于是效仿刘备三顾茅庐。陈文雅推辞再三,最后被钱俶诚意感动,出任殿中省主官殿中监。

锦溪村,虽不比邻村跸驻村千载的历史,但也有400多年的辉煌。

为何叫锦溪?

眼前是一条清清的小溪——发源于奉化西南深山,由大坑村周边山泉汇聚而成。溪如碧玉带,七转八折串起了沿途的瓦窑湾、黄沙坑、雪坑、应家山、大央田、大坑、南坞坑、石桥头等村落。

沧海桑田,大部分村落逐渐消失。二十多年前,大坑、石桥头、黄沙坑和西岙四个行政村合并。取什么村名?一时难倒了村干部。

何不取名锦溪?有人灵机一动,于是锦溪诞生了。

从此,锦溪是溪,更是村。山清水秀、宁静古朴。锦溪村向东,山越来越高,车程约10分钟,出现了石桥头村;转向南,路越走越险,车程约10分钟,就到了大坑村。

锦溪流到黄沙坑村时,变得宽阔起来。水中几乎全是钻出水面的巨石,溪水则从石间缓缓淌过,形成深深浅浅的水潭。告别黄沙坑村后,锦溪一路北上,不时收纳山谷中的溪水,水量愈发充沛,气势更加雄伟。远远望去,很是壮观,有人赞这是“浙东大峡谷”,也有人说这是“宁波小九寨”。

在外面人眼里,这里是锦溪村;在当地人心目中,这里依然叫黄沙坑村。村里老人说,村外有许多古道,知名的就有南坞岭古道、谷峧岭古道、大水坑古道和磨石岭古道。从前,人们就是通过这些古道往来。

眼下,正在成为徒步旅游打卡地的锦溪村,被驴友们称为“待字闺中的世外桃源”。

2

充满传奇色彩的小白鸭

“从前,大坑村有一户人家……”讲故事者是同行者刘教授——巾帼一枚,科技特派员一位。刘教授所在的学校宁波城市学院之前派出的特派员指导锦溪村人种了近20年的香榧子,种得风生水起;去年,刘教授接过了接力棒,接得气势磅礴。

刘教授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从前,有户人家住在半山腰,门前有一口小池塘,养了100只鸭子,只只白白胖胖。

有一天,这户人家数鸭子时,发现少了一只,找来找去没有踪影。一天有人说,看到村中间大池塘里有一只小白鸭。这户人家马上赶到,果然发现自己家的小白鸭。遗憾的是,无论主人怎么唤、怎么赶,小白鸭始终不为所动。这户人家最后尊重了小白鸭的选择,让小白鸭“永久定居”在大池塘。

从此以后,这只小白鸭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大池塘中,其他人家的鸭子也“闻讯赶来会友”,多达五六只。这五六只鸭子中,小白鸭独具“领导气质”,且颜值超高,成为村里人见人爱的小白鸭。每天晚上,别的鸭子都会回家,小白鸭却“坚守”大池塘。

大池塘中间正好有几块大石头露出水面,犹如小岛。小白鸭干脆在几块大石头间生下了几只可爱的鸭蛋,开始了“安居乐业”。

“村里人都说这只小白鸭是追求自由、享受快乐的小白鸭。”刘教授说。我以为,这是一个虚构的传说。刘教授却很认真地说,她第一次来村里,人们就这么说,她也看到过。

车到大坑村口,池塘扑面来。池塘圆形,东高西低。水自东边山涧来,日夜叮咚注入池塘,然后一部分从西边流出,流过石桥头,流向锦溪村……

“看到了吧?小白鸭!”刘教授很兴奋。果真,一只小白鸭,在池塘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游累了摇摇摆摆上了岸。

刘教授很有爱心,且有情怀,请人为小白鸭设计了一款可爱的卡通造型——小白鸭已然成为村里的吉祥物。

村里,石板桥间藏着几幢高大雄伟的老屋,精美的木雕、高高的门楣,似乎在告诉我这里从前是大户人家。老屋内有打稻谷的风车、打谷桶,石阶上偶有人扛着农具去田间,农耕文明就这样悄悄地刻在村庄、写在地头。

3

千年香榧三代果

初冬时节,锦溪畔200多年树龄的枫杨,枝条伸向溪水,阳光穿过,溪面留下斑斑驳驳的光影。小埠头、石台阶,几乎构成了锦溪村人的日升月落。

锦溪村的屋舍,背山面溪而筑,几乎全是老式木结构,或青砖砌墙,或石块垒筑,看起来分外古朴、自然。还有丁氏宗祠等,记录着锦溪村的古老历史。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锦溪村以羊尾笋腌制技艺和非遗传承而闻名,羊尾笋甚至远销到港澳地区。锦溪村还是羊尾笋腌制技艺和非遗传承基地,制作羊尾笋的历史达400多年,堪称“宁波一绝”。

笋出于竹,锦溪村房前屋后几乎全是竹子。据说,竹山达2000多亩。在锦溪村,比羊尾笋更闻名的却是香榧子。香榧子,古称“千年香榧三代果”,是我国特有的名贵干果,也是浙江的著名特产。

早在春秋时期,香榧子就有一定的名气;唐宋时期,香榧子被列为皇家贡品;到了宋朝,苏东坡曾作诗赞曰,“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食。”

“在浙江范围内,诸暨香榧子最有名;在我们宁波,锦溪香榧子最好吃。”刘教授自豪地告诉我。

进入新世纪,锦溪村人在附近荒山上大量种植香榧树,锦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香榧名村”。每年深秋时,500多米高的伏虎山上放眼四望,香榧树郁郁葱葱,枝头果实累累。

“我计划带领学生申报项目,为村里牵线搭桥寻找资金,改建香榧子展览馆,助力乡村振兴。”刘教授设计着锦溪村的未来,“我要指导学生办民宿,开时尚咖啡店……”

“这样?太好了,学生不就成了眼下最潮的新农人了?”我悄悄地问。刘教授笑而不语。

对了,若来锦溪,可驱车甬金高速从溪口西下,沿奉化江上游剡溪逆流而上,约10分钟来到跸驻,再向南行约10分钟,锦溪村便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