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已经预约了膏方门诊,连身边的同事都在晒定制膏方,还没入冬,膏方就这么火了!”近日,不少甬城市民发现,随着各大医院膏方文化节密集启幕,这味中医调理佳品正以“男女老少齐追捧”的姿态“霸屏”养生话题C位。
为啥一到冬天,膏方就成了全民关注的“健康顶流”?这一“养生老物件”,凭啥能跨越年龄壁垒圈粉全城?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陈宁刚。
历史能追溯到汉唐
一料好膏方得过“五关斩六将”
“膏方可不是现代‘网红’,它的历史能追溯到汉唐。”深耕中医临床30年的陈宁刚对膏方的历史与养生逻辑如数家珍。他表示,作为中医“丸、散、膏、丹”八大剂型里的“实力派”,膏方的来头可不小:《黄帝内经》早有“冬三月,此谓闭藏”的养生理念,而膏剂恰好契合冬令进补“藏精蓄锐”的核心需求,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留下的内服膏剂最早“说明书”,就暗藏着“冬季补养、来年安康”的智慧;到了明清时期,膏方更是“身价翻倍”,从民间良方走进宫廷,《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里收录的近30首内服膏方,清一色是皇室冬季调补的专属“养生御品”,专为积蓄元气、抵御寒冬、夯实来年健康根基所用。
那么,一料好膏方是如何熬煮而成的呢?“得过‘五关斩六将’!”陈宁刚解释,膏方需精选二十余味道地药材,先浸泡软化唤醒药性,再文火慢熬让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反复过滤去渣后浓缩成稠汁,最后收膏成“色如琥珀、质若凝脂”的精华,全程要5天时间、十余道工序。“古人说‘一勺膏滋,十碗汤药’,可不是夸张的。”
他强调,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代谢减缓,正是“藏养”的黄金窗口,而膏方经反复煎煮浓缩,有效成分浓度高、易吸收,且温和持久不滋腻,刚好和冬令进补“补而不燥、养而不腻”的理念不谋而合,能帮助人体高效储存能量、修复损耗、夯实健康根基,这也是它能年年爆火,始终成为冬令进补“顶流”的关键所在。
养生之外还能治病防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膏方大军
“膏方年年走红,核心是它不只是‘补品’,更是能对症的‘健康解决方案’。”陈宁刚指出,膏方遵循中医“君臣佐使”配伍和“阴阳平衡”理念,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治病防病,覆盖人群之广远超想象。
比如,对于被哮喘、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缠上”的人群,膏方能扶助正气,减少病情反复,糖尿病患者还能定制木糖醇、甜菊糖替代蔗糖的无糖膏方,控糖与调理两不误;比如,对于常年熬夜、“压力山大”的亚健康人群,膏方可通过补气、疏肝、健脾的精准调理,从根源改善神疲乏力、睡眠不佳等问题;对于刚经历手术、大病初愈的患者或产后女性,膏方能缓慢滋养元气,加速身体康复;就连脾胃虚弱、易感冒的儿童,也能在辨证后服用温和膏方调理体质。
更关键的是,膏方弥补了传统剂型的短板——比起需要自行熬煮、苦涩难咽的汤药,它不用动手、口感甘润;比起配方固定的丸剂,它坚持“一人一方”的定制感。无论是年轻人“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还是女性“肝气不畅”导致的黄褐斑,医生都会针对性调整配方,调理精准度拉满。这些优势尤其打动追求高效、个性化养生的年轻人。
值得一提的是,膏方早已打破“中老年专属”的刻板印象。陈宁刚透露,近年来,膏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许多年轻人已然成为“追膏大军”的主力军。
避开三大误区
科学进补才不白费工夫
面对持续升温的膏方热,陈宁刚也提醒市民,膏方虽好,但需科学服用,避开三大常见误区:一是“越贵越补”,膏方的核心是辨证施治,适合自身体质的配方才有效,盲目堆砌名贵药材反而可能打破阴阳平衡;二是“全家同吃一料膏方”,每个人体质差异显著,个性化处方才能适配不同需求;三是“忽视禁忌”,感冒发热、急性病症期间应暂停服用,服用时需遵循医嘱,不可吃吃停停,且需冷藏储存以防变质。
“膏方的经久不衰,在于它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中医理念,既传承古法精髓,又能与时俱进适配时代需求。”他表示,宁波各大医院的膏方文化节,不仅是提供调理服务的平台,更是传承中医文化的窗口。无论是追求亚健康调理的年轻人,还是需要慢病养护的中老年人,只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进补,就能让这味千年膏方真正成为健康的“守护神”。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君艳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