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江北庄桥街道滨江社区“毛衣奶奶”工作室内暖意涌动。“中国好人”韩翠菊与“慈爱”编织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将精心织就的80件毛衣、50余条围脖、80双手套,连同居民捐赠的100余件闲置秋冬衣物、600余册图书整理打包,满载甬城人的祝福,发往四川越西县和安徽怀远县。与此同时,韩翠菊在鄞州的工作室也准备了200多件冬衣,即将送往青海,为当地的孩子送去温暖。
一针一线织就二十年温暖
昨天上午,滨江社区“毛衣奶奶”工作室,90多岁的韩翠菊一边整理衣物一边笑道:“这些衣服我都亲手洗过、晒过,虽然麻烦些,但孩子们穿得舒服。”
自2005年开始编织毛衣、进行捐赠至今,她与团队已送出逾3000件爱心毛衣,针脚间浸润着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今年是她公益之路的第二十个年头,岁月未曾磨灭她眼中的光亮,反而让这份善行如陈酿般愈发醇厚。
居民接力的“爱心循环”
这份温暖并非独行。几个月前,滨江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在协助韩翠菊整理衣物时,发现韩翠菊悄悄收集了一些居民闲置衣物,打算洗晒后与自己手织的毛衣一同捐出。受此触动,社区发起“织爱前行 衣路暖心”捐衣行动,居民积极响应,一天就募集衣物300余件。经韩翠菊细心筛选,百余件符合要求的衣物经洗晒后,随爱心毛衣一同发往偏远山区。
书籍的捐赠则源于一场“书香换菜香”公益市集。通过庄桥街道与怀远县对接,居民半天捐出300余册图书,后续更获共建单位、学校支持,累计将600余册书籍汇入“童书漂流,筑梦田野”计划,为乡村儿童点亮阅读之光。
公益星火汇成璀璨星河
韩翠菊的善举如石子入水,涟漪不断扩散:编织团队制作手工艺品义卖,为工作室筹集资金;退伍老兵开设“爱心铺”,以垃圾兑换美食推广环保;美食达人借助“共享厨房”传授技艺,助力宝妈提升技能、开拓就业……公益已深植滨江社区肌理,成为居民的日常行为。
“这次终于能为奶奶的爱心行动添一份力,我特别有成就感。”社区居民俞女士在包装袋上粘贴祝福贴纸时感慨道,“二十年坚持不易,但奶奶做到了,明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继续支持。”
二十年光阴,毛衣跨越山海抵御寒风,书籍翻山越岭播种希望。韩翠菊用双手编织的不仅是衣物,更是一张联结人心的温情网络。如今,公益之光如星河般闪耀,照亮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精神传承。这份爱的接力棒,正被更多人紧握手中,奔向更远的角落。
记者 陶倪 通讯员 杨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