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检中查出的高血压,有人高度重视,有人却视而不见。37岁的潘先生(化姓)就属于后者。忽视高血压十年,他的心、脑、血管“伤痕累累”,近期还因为高血压引发了脑梗,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我现在没事了,不用住院”
十年前,潘先生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高血压,当时测最高血压160/100mmHg,但是他却没把这异常指标放在心上。“我还这么年轻,扛一扛就过去了。毕竟‘是药三分毒’,再说,没头晕头疼怎么能算高血压。”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把医生开的降压药扔进抽屉,也未再去监测血压。
这些年来,潘先生的三餐几乎被外卖承包,高油、高盐、高脂的食物轮番下肚,血压也在不知不觉中失控,但他却从未察觉。11月6日晚上,潘先生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双腿发软,像踩在棉花上,而且还有心慌心悸的症状。家人见状赶紧把他送到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鄞州二院)急救医学中心,测出来的血压让护士倒吸一口凉气:200/101mmHg,远超正常范围。
经过紧急输液和口服药物降压,潘先生的头晕症状稍稍缓解。当医生建议他住院进一步检查时,他却摆了摆手:“我现在没事了,不用住院。”不顾医护人员的反复劝阻,他签完字就匆匆离开医院。
“真是捡回一条命!”
谁知离开医院仅一小时,潘先生再次被一阵剧烈的头晕恶心击中,呕吐不止,双脚麻木到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家人急忙再次将他送回医院急诊。而此时,他的血压已飙升至220/110mmHg,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接诊医生立刻启动紧急救治方案,快速对症治疗,稳住血压防线,并帮助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血管功能,将潘先生的血压降至安全目标。
头部磁共振检查结果出来后,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都揪紧了心:潘先生的小脑已经出现梗死病灶,心脏检查显示他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三尖瓣还有轻微反流,颈部血管超声更是发现了颈动脉斑块。这个才37岁的年轻人,心、脑、血管已被长期失控的高血压“啃噬”得伤痕累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潘先生的血压逐渐恢复平稳,受损的心脑功能也得到有效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时,他感慨:“真是捡回一条命!不重视高血压,这是拿命在赌啊!”
“高血压才是最狠的‘慢性毒药’”
“患者的情况是典型的‘健康意识薄弱+用药误区’导致的严重后果。”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鄞州二院)神经内科苏立静主任表示,临床上像潘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很多人一听到降压药就皱眉头,总盯着‘是药三分毒’,却忘了高血压才是最狠的‘慢性毒药’。”
他解释说,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血压长期超标会持续损伤心、脑、肾这些重要器官,就像慢慢腐蚀的水管,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苏立静特别强调,“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要辩证看,医生开具的降压药都是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规范用药带来的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规律服药就像每天吃饭一样重要,能有效降低心梗、脑梗、肾衰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而不健康的饮食,更是给高血压“火上浇油”。“像潘先生这样长期吃高油高盐外卖,会加速血管硬化,就算年纪轻轻也可能长出颈动脉斑块,相当于在体内埋了颗‘定时炸弹’。”苏立静提醒,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除了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还要养成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少吃外卖,多自己做饭,从源头守护血管健康。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徐洁 谢美君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