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容缓?家门口有省级良方!

宁波这个科室为市民呼吸健康筑牢屏障

王真(中)在门诊中。

患者送锦旗致谢。

慢性咳嗽久咳不愈、查出肺结节忧心忡忡、肺癌预后顾虑重重……这些呼吸科常见的棘手问题,常因病因隐匿、诊疗复杂让患者辗转奔波。

自2023年2月奉化区中医医院与浙江省中医院深度合作,王真浙江省名中医工作室专家团队常驻该院呼吸科以来,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为核心特色,在慢性难治性咳嗽、肺结节干预、肺癌预后调理等领域精准发力,让奉化及周边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水平的优质诊疗服务。

1

久咳不愈却总是查不到病因

辨证调理拨开诊疗“迷雾”

“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堵着,总想清嗓子”“稍微受凉或者累着了就咳嗽,咳得发慌”“查了一圈都没毛病,可咳嗽就是断不了根”……在奉化区中医医院呼吸科诊室里,久咳不愈是最常见的症状。这些患者大多病程超过1个月,有的甚至迁延数月至半年,尝试过抗生素、止咳药等多种治疗后效果不佳,又查不出明显器质性问题。针对这类慢性咳嗽的“疑难症结”,奉化区中医医院呼吸科依托王真省名中医工作室的学术支撑,以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破解难题。

“跑遍宁波、上海的大医院,胸片、肺功能都查了,都没找到明确病因,夜里照样咳得睡不着,那段时间总怀疑自己得了绝症。”62岁的张女士(化名)曾被慢性咳嗽折磨两年,伴胸闷、稍活动就气急,尝试过抗生素、止咳药等多种治疗方案,症状始终反复。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找到了常驻奉化区中医医院的王真省名中医工作室专家团队成员、浙江省中医院下沉专家陈瑞琳。

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陈瑞琳精准辨证张女士为“肺脾气虚、痰瘀阻络”。即肺部与脾胃功能减弱,痰液与瘀血阻滞肺络,并非单纯的肺部局部问题。随即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核心是中药方剂调理,搭配穴位贴敷、中医定向透药等中医适宜技术,从整体改善体质、疏通肺络。

坚持治疗3个月,张女士的咳嗽频率显著降低,胸闷气急缓解;半年后复诊时,她已能夜间安稳入睡,摆脱了两年的咳嗽折磨。

“《黄帝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虽表现在肺,却与肝、脾胃等脏腑息息相关。”浙江省名中医王真介绍,团队秉持“辨病+辨证”双轨思路,先通过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再用中医辨证锁定核心病机,针对风邪侵袭、脾胃失调等不同情况,采取疏风解痉、和胃降逆等个性化治法,有效破解“查无病因”的诊疗迷雾。

2

体检查出10毫米肺结节

中药干预1个多月后缩小

除了慢性难治性咳嗽,肺结节作为体检中高频出现的“健康预警”,也让不少市民陷入焦虑。

“显示结节边缘欠清,拿到报告后心里一直悬着,就怕往恶性方向发展。”今年5月,51岁的陈先生(化名)体检时发现,右肺上叶后段有直径约10毫米的结节,诊断提示“炎性病灶可能大”。他慕名来到王真省名中医工作室求助。

依托“中医治未病”核心理念,王真团队已形成科学规范的肺结节中西医结合干预体系。经辨证,陈先生属于“体质偏虚、痰瘀互结”型,自身免疫力较弱,痰液与瘀血凝结形成结节。团队为其制定了以“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益肺补气” 为核心的中药方剂,同时安排每月定期复诊,根据舌苔、脉象及症状变化灵活调整处方。

陈先生严格配合治疗,坚持煎服中药。1个多月后复查,他惊喜地发现结节已转变为“微小短条状密度增高影”,病灶明显吸收缩小。“不用跑外地折腾,在家门口就控制住了结节,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陈先生感慨。

“对于肺结节,我们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干预’,既不夸大疗效,也不忽视风险。”王真表示,团队会根据结节性质及患者体质分类进行不同的干预,至今已帮助数百名患者缓解结节焦虑,避免过度治疗。

3

肺癌预后副作用难忍

中医调理重拾生活质量

在呼吸病诊疗领域,肺癌预后的调理与支持治疗,同样是关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66岁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出现脑转移、骨转移,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因免疫治疗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吃不下饭等副作用,生活质量极差。“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瘦了十几斤,甚至想过放弃治疗。”患者家属回忆。绝望之际,他们找到了王真省名中医工作室。

王真团队将中医“扶正固本、辨证调护”理念融入肺癌预后全周期,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用中医手段改善患者体质、减轻治疗副作用。接诊后,团队发现患者核心问题是“脾胃虚弱、正气亏虚”,随即制定方案: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益气扶正,同时搭配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短期内,患者的恶心症状消失,能正常进食、睡眠;后续持续调理3个月,患者的体重逐步恢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有效耐受了后续治疗。“肺癌预后调理,不仅要让患者‘活下去’,更要让他们‘活得好’。”王真介绍,团队会根据患者治疗阶段调整方案:术后侧重益气养阴、促进创口愈合;放化疗期间注重健脾和胃、减轻毒副反应;康复期则以扶正抗癌、预防复发为重点,让中医调理贯穿预后全过程。

4

学科赋能强根基

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在奉化落地生根

亮眼的临床实效赢得患者广泛认可,口碑与数据共证学科诊疗的强劲影响力。这背后,是奉化区中医医院呼吸科深耕学科建设的坚定步伐。作为宁波市市县共建重点学科,科室以王真省名中医工作室为重要桥梁,深度对接浙江省中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依托省级优质资源的强力支撑,科室聚焦呼吸疾病诊疗痛点,构建起“中西医协同”核心技术体系。一方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传统医学辨证施治优势;另一方面引进先进西医设备,强化客观诊断能力,最终形成“辨证+辨病”双轨诊疗模式,精准攻克各类呼吸疾病诊疗难题。

技术创新的落地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根基。科室建立双轮培养机制:省级专家驻科手把手传授诊疗精髓,医护骨干定期赴省中医院轮训深造,同步前沿医学理念与技术。如今,一支兼具扎实中医思维与现代医学素养的本土骨干队伍已然成型,为学科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激活了科研创新动能。科室紧扣区域高发呼吸病防治需求,聚焦临床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主持多项省、区级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该科室主任李斌武表示,未来科室将持续深化与浙江省中医院的战略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技术融合、人才共育、科研共建向更深层次迈进。通过持续释放省级医疗资源红利,以日趋成熟的学科实力,为区域群众的呼吸健康筑起更坚实的屏障。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