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所里的“心结诊疗室”:一场赡养纠纷背后的法与情

日前,徐某因涉及父母赡养纠纷,且因赌气等原因拒不履行,被慈溪市人民法院判处司法拘留15日,并送至慈溪市拘留所收拘。拘留所民警在向法院工作人员了解徐某的案件情况、思想动态、拒不执行原因和家庭情况等详细信息后,与所内调解员一起主动介入,多次找徐某谈心交流。

民警苦口婆心地劝导,调解员还通过该案承办法官牵线搭桥,邀请徐父前来拘留所,让父子有机会说说心里话。在多方协作下,徐某终于解开心结,表示愿意立即执行法院判决,支付积欠的赡养费。

这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一次鲜活实践。近年来,慈溪市拘留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化解工作新路径,充分发挥拘留所教育感化职能作用,将被拘留人员情绪疏导与矛盾纠纷化解相结合,运用“多诊疗法”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用真诚融化对抗、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真情感召良知。

慈溪市拘留所所长潘建锋介绍,为精准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症结”,慈溪市拘留所在工作系统上搭建应用模块,每排查出一条线索,系统会实时录入并自动推送至所领导,由所领导对相关工作进行统一调度,明确责任分配,实现“一人一档”。

为提升矛盾化解成功率,慈溪市公安局与法院、司法、信访、社会治理中心等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联动联调优势,对“疑难杂症”进行分类处理,制定个性化化解措施,有效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为持续巩固调解工作实效,慈溪市公安局与当地社会治理中心全面畅通日常沟通、案件移送、结果反馈等信息互通渠道,对每一起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实行“清单化”跟踪回访。特别是在所内未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将案件基本情况向职能部门“送诊”,形成“在所民警帮,出所有回访”的闭环管控机制。

今年以来,慈溪市拘留所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起,向基层网格转递调解工作提醒信息58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记者 邹鑫 通讯员 黄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