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小山村里,我见到了一片巨樟。
这个小山村叫姜山,是余姚市牟山镇湖山村的一个自然村。我来到这个小山村的时候,正是秋意来袭之际,高远的天,连绵的山,山坡间绵延着层层叠叠的绿,小山村隐藏在青山的怀抱里,像一幅宁静恬淡的画。在这幅画中,最生动的莫过于那些巨樟了,枝繁叶茂,似乎饱经风霜,却又充满生机,一片清亮的绿已经浓得有点化不开了。
如果没有这些巨樟,姜山是无法走进我的视野的。在四明山的崇山峻岭间,这样的小山村比比皆是,但姜山有一大片巨樟,尽管只有一百五十来户人家、五百多人口,也在四明大地上显示出了自己的独树一帜。
1
走在姜山村错落有致的屋舍间,有些过分的安静,仿佛走进了盛满岁月风尘的时光之匣。除了树上蝉儿在作着最后的嘶鸣,以及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一路上,我们没有遇到一位村民,但遇到了一棵又一棵高大的香樟树,这些树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村里上百岁的香樟树有35棵,最老的那棵已有九百多岁了。想不到的是,它竟生长在一户农家的门口,巨大的树冠像一把巨伞遮蔽了院落,高耸入云的枝叶已危及空中的电线,主人只好把其中的一枝锯掉了。这样一来,这棵老樟显得有些比例失调了,看起来失却了一分伟岸,让人深感惋惜。但我还是很敬佩这棵巨樟,既然选择了长在房前屋檐下,就安心把山野的流岚清晖凝聚成自己的一片葱茏恬静,随遇而安地把隐居的日子过成一片枝繁叶茂的风景,在接受平凡的同时,把一生的追求挺立得欣欣向荣。
离这棵老樟不远,有个水池,这就是古籍中记载的美女池。水池旁的樟树群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北首边有4棵巨樟依偎在一起,姿态各异,风情万种。池边立着一块木牌,木牌上这样写着:“相传,这里是天上仙女下凡洗澡之处。金鸡峰、凌云峰、积翠峰、峨眉峰及白马峰百余条涓涓细流,遇旱不干,遇洪不溢。池水澄清,用此水泡当地的‘神龙’茶沁人心脾。用池水沐浴,解人劳顿。村中曾有过百岁老人成群,高寿者比例独占鳌头的历史,皆缘于此池之水。池现呈正方形,面积约840平方米。”
现在,堤岸进行了修整,用石块护坎,平整倒是平整了,但没有了过去泥石堤的原始与质朴。据陪同我们的一位村干部介绍,这里原来有6棵巨樟,其中两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枯死了,现在挺立的4棵巨樟,最小的那棵至少也有一抱多粗。4棵巨樟或像长龙虬枝摇曳,或像雄狮仰天长啸,粗大的枝干或像连理枝有分有合,或像龟背竹有疏有密,枝叶相错在半空中,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安静的小山村里好像有人在弄篁吹箫,有天籁之感。
巨樟的西北首搭建了一个观景台,掩映在巨樟的绿荫里。爬上观景台,小山村尽收眼底,四周群山逶迤,绿意起伏,而近处,与美女池一堤之隔,村里又挖了一个小水池,村里人叫它“下大塘”,形成姐妹池上下相依的格局。我从朋友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上看到,两个小水池仿佛姜山的一双眼睛,闪着绿宝石般的光芒。
2
村里挺立的一棵棵巨樟无不显示姜山过往岁月的沧桑与深远。传说中,村名与一位美女有关。南宋名臣李光,有一次在梦中和一位红衣女子相遇,女子乃王母娘娘驾前的侍女姜女。梦中,姜女知李光因屡遇战乱有迁居的心思,这让李光颇感意外,觉得冥冥之中有某种暗合之意。李光就下定决心率族人从甘肃陇西迁至这个风景怡人的小山村。伐木筑屋,截溪汲水,垒灶升烟,山上植茶,田里种稻,李氏家族从此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这个小山村因有姜女的指点而得名姜山。确实,那位村干部说,姜山村现在98%的户主都姓李。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不得而知,村中有过纪念李光的寺庙却是确凿的。在村东不远的山岙处,有一处古庙废墟,至今还立有一块方丈碑可以作证。这块方丈碑是余姚目前现存最老的石碑,碑文镌刻于南宋庆元三年丁巳(1197)五月,系楷体直书,尽管八百余年的岁月风尘在它身上留下了风化的痕迹,有些字迹已很难辨识,但正面名为“冶黄檗裴公真像文”,依然可以识读,这是一则宣州广教禅寺昔宽禅师与通公对禅律的问答录,由李光题写,背面是“唐瑗禅师五咏”——以五峰为题写的5首七绝诗,以及另一首七绝《通律师别姜山诗》。碑下部横镌“方丈”两个大字,在今天依然苍朴有力。6首七绝诗文笔优美,歌咏了姜山周围五峰的秀丽景色。
3
有人说,人遇到木,便是休;遇到山,就是仙。姜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秀丽的山、葱绿的树,像一个世外桃源。确实,一直以来,这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安详自足的生活。可是,藏匿了千年的姜山的后人在面对当下的俗世繁华时,也有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许多人走出村庄,去开创更为广阔的天地。现在,村子里留下的青壮年已经很少了,只剩下一批上了年纪的人,静静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是的,在时间和空间的静默中,巨樟悄然将日积月累的小山村光辉揉进宁静的光阴里。如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让美丽的小山村再度热闹起来?近年来,姜山所在的湖山村开始实施艺术赋能“诗与远方”项目,重点就是提升姜山风貌。这个项目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为核心,借助艺术家的力量,努力把姜山建设成为“宁波唐诗第一村”。目前,村里对古樟树群采取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比如增设护栏,对美女池边原有的休闲广场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打造成为唐诗广场,并修建了15米长的唐诗长廊。整个广场古朴典雅,为小山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艺术赋能项目不仅精心加固了美女池埠头,使其更加稳固安全,还实施了彻底的清淤与美化工程,使古老的水池在现代化手段的呵护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姜山犹如一本渐次翻开的乡土诗集,每一页都承载着对乡村振兴的憧憬,每一行都涌动着发展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