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创孵化器:11年孵化超千家企业

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

小遛信息科技成果展示。记者 施文 摄

作为鄞州区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宁波市鄞创科技孵化器(以下简称鄞创孵化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模式,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领域,持续完善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体系,培育出一批研发投入高、成长性好的优秀科技企业。

1

十年磨剑,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我们宁愿让场地空置着,也不会勉强引进一家低科技含量的企业。”

这是鄞创孵化器执行董事黄冉阳与其团队多年来始终坚守的职业信条。

自2014年投运以来,鄞创孵化器作为鄞州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的高端平台,已发展为区域创新的“大本营和领头羊”。

11年间,在9.6万平方米空间内,累计孵化科技型初创企业超1000家,培育宁波市上市培育库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规上企业30余家,孵化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

“立足鄞州区产业导向,我们的平台重点引进数字经济、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领域项目,其中近七成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黄冉阳透露,鄞创孵化器去年接洽项目300多个,成功引入新项目49个。

园区还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鄞州科技孵化服务联盟,实现企业“足不出园”享全方位增值服务,并推动技术、资源、市场互补的企业“抱团孵化”,促进协同创新。

正是这种“保姆式”服务,构筑起园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为企业成长提供“丰沃土壤”。

2

育苗成林,

守护宁波科创的“星星之火”

这种生态优势不仅体现在机制创新上,更在企业成长中得到验证,通过鄞创孵化器的肥沃“土壤”,一批创新企业实现了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跨越。

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恩杰表示:“2016年底,我们入驻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九年来,从政策、技术扶持到资本引导,鄞创孵化器始终与我们共进退,助力我们翻越‘死亡之谷’,这也坚定了我们扎根在这里的信念。”

这家曾因停车难题一度陷入困境的共享电单车企业,在鄞创孵化器的持续陪跑帮扶支持下,攻克“90度”无桩停放技术,解决乱停乱放的行业痛点,成为全国城市治理的推广性“样板”。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全国100城布局,营收突破5亿元,累计服务注册用户突破8000万。

另一家明星企业——宁波鼎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依托鄞创孵化器的资源整合优势,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高端宴会CRM(客户关系管理)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其自主研发的“易订预订管理SaaS系统”服务消费者人次达7000万人,产品市占率居全国第一。

而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则以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城市治理赋能,通过整合鄞创孵化器全链资源,面向政府数字化治理、工业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全国领先的解决方案。2024年,该公司营收突破5000万元,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建成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成为华东地区数字孪生领域的领军者。

3

全员服务,

聚焦高端科创领域深度赋能

作为国有综合性孵化平台,鄞创孵化器始终践行“扶早、扶小、扶科技”理念,致力于降低科技企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我们的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尤其是中高端创业增值服务,深受高成长型企业喜爱。”黄冉阳告诉记者,除常年以免费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政策咨询、工商财税、人才招聘、科技金融等基础服务外,鄞创孵化器还通过与高校、资本联动,聚焦高端科创需求持续赋能。

通过“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模式,鄞创孵化器建立起“重点企业月访、一般企业季访、有需求企业随访”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动态轮转机制,不断规范企业进出流程并提高轮转效率;引入科协委员工作室、清华校友活动驿站等载体,并与周边高校在产业研究、成果转化、教师创业、学生就业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随着更多高潜力项目的引入,该园区有望在2025年实现孵化企业年产值突破32亿元,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标杆。正如其十年积淀所揭示的——唯有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才能真正释放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势能。

记者 施文 通讯员 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