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北区垃圾分类亮点纷呈

这些改变令人眼前一亮……

文竹社区青禾计划进校园。

江北实验小学垃圾分类微课堂教学。

今年以来,江北区垃圾分类依然亮点纷呈,分类质量不断提升,参与率再攀新高。再过一个多月就要与告别2025年了,让我们找几个小故事,展示江北区垃圾分类带来的可喜变化。

老外滩 整体分类情况达95%以上

老外滩公共面积虽仅4万平方米,却有150余家特色酒吧、餐厅等聚集。原先该区域采取商家自行倾倒垃圾的模式,各商家在倾倒过程中,常常一路滴漏撒,导致垃圾随地、环境脏乱。而且商区垃圾日产量平均达到5吨,遇上节假日、重大活动时产量可达10余吨,因此垃圾房内总有垃圾滞留,易有异味。

为有效解决这些难题,2016年起,江北区按照“机械收集、集中转运、环保高效”的原则,在老外滩商业街区科学设置收集“点”,合理安排收运“线”,全面实行“定时定点”的分类投放模式,取得一定成效。老外滩景区为全市首个“定时定点”示范商业街区、分类研学基地、垃圾分类优秀现场教学基地以及全国住建部垃圾分类培训班现场学习点位。从1.0定时定点上门收运、2.0商户自收以桶换桶清运模式到今天的3.0智能领桶,老外滩景区实现了垃圾分类“数字赋能,精准溯源”的管理迭代升级。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推动与黑科技的加持下,目前,街区商家垃圾分类承诺书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签订率100%,商户垃圾分类整体分类情况达95%以上。如果你到老外滩,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洁净美观。

大闸社区 垃圾分类的MI次方

大闸社区内的锦绣江花小区属于老旧住宅小区,常住居民710户,其中老年居民占比高,存在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知识了解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大闸社区创新推出了“MI次方工作法”—— 用“甜蜜”“风靡”“紧密”三大抓手,把垃圾分类的“加法”做成效能倍增的“乘法”,最终实现影响力的“次方级”突破。

第一“方”:“甜蜜方”——用熟人温情拉近距离,把“督导”变 “暖心”。

第二“方”:“风靡方”——让全民参与成潮流,把“单一干”变“大家帮”。

第三“方”:“紧密方”——用常态活动固成果,变“一阵风”为“长久事”。

从项目启动到现在,锦绣江花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入户宣传覆盖率超300%,居民参与率稳定在99%以上,分类优良率更从最初的38%飙升到92.7%;“分类帮”平台有303户居民注册,104户居民通过专属二维码参与分类。该小区还通过宁波市生活垃圾示范小区评审,被评为2023年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典范场所。

江北实验小学 德育为实,知行合一

从2014年“与科技同行 共创绿色校园”到2020年“追梦筑行研学分类”,江北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开设分类大讲堂,邀请不同领域的垃圾分类专家为学生授课;开办创意垃圾房设计大赛,由学生自己画出心中最满意的垃圾房,并由全校学生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奖”作品,学校采纳作为分类垃圾房的改造设计图,最终真正地呈现在校园里;让学生成为分类主人翁。

日常德育在线保证“垃圾分类”高频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年3月“小手牵大手,分类跟我走”活动在“学雷锋日”如期而至;同时实验小学联合宁波大学学生会在校内成立了“环保小脚丫”“公益蒲公英”两支魅力中队,与宁大志愿者结对,形成“高校+中小学”1+1教育模式;不同的年级定制不同的垃圾分类作业,学生值周岗位职责新增“垃圾分类监督岗”,让“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渐在学生心中养成。布置特别作业——垃圾分类齐行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为家长讲解分类知识,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发动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其中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变废为宝,制作各种手工作品,扮靓家里的小角落,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此外,江北实验小学还参与设计了首套全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微课程。据悉,《分类我时尚》是全市首套中小学垃圾分类系列微课程,一共有8节,每节微课堂会通过游戏、实验、走访、课本剧、动手制作、课外实践、参观考察、户外宣传等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垃圾分类,践行环保的意识。课程内容除了基本的垃圾分类,还涵盖垃圾的产生、垃圾的源头减量、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节。

文竹社区 携手宁波大学“青禾计划”用青春力量点亮绿色生活

在江北区文竹社区,一群来自宁波大学“青禾计划”的年轻志愿者,正以热情与智慧推动环保理念落地生根,谱写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

“青禾计划”自2018年由宁波大学阳明学院团委志愿服务部发起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播种绿色希望,传递环保理念”的初心,从垃圾分类入手,逐步拓展至白色污染治理、海洋保护等多个环保领域。2023年,项目被纳入江北团区委与宁波大学校团委共同推动的“团团益点通”青春共富计划,实现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跨越。

作为“青禾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文竹社区近年来积极推动绿色社区建设,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与环保理念融合的宜居家园。2025年,文竹社区网格员竺海捷主动参与“青禾计划”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居民欢迎的环保活动。

在文竹社区,“青禾”志愿者与竺海捷携手打造“菜单式”环保课程,针对不同年龄层居民开发了36节分层分类的垃圾分类课程。他们创新地将四色垃圾桶拟人化为“明星导师”,通过绕口令、RAP、舞蹈、情景剧等生动形式,让环保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这一寓教于乐的模式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并受到江北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七年来,“青禾计划”已在文竹社区形成了“情景剧进社区”“环保课堂”“循环集市”等品牌活动。志愿者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环保情景剧,将知识融入表演;他们带领孩子们开展“垃圾循环再利用”“绘制心中最美的海洋”等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环保热情。文竹社区网格员竺海捷表示:“‘青禾计划’为社区带来了持续的青春活力,这种校社联动的模式让环保教育更加贴近居民生活。”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凌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