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组曲

□缪金星

三十似梦

站在岁月的门槛上,回望时,已然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目光所及,眼前再现出南大路县学街口的那个报刊亭,高高大大的梧桐树下,橱窗口挂满了各种期刊杂志,一如少女的花裙在风中飘逸。亭子对着车来人往的马路,背后是一片青砖黛瓦的老房子。每天我从那儿经过,会去找些喜欢的读物。那时候的《大众电影》很难买到,《读者文摘》载文新颖……《宁波晚报》要到下午才能送到,有时下班回到家,因为惦记,会吃过晚饭再出来一趟,拿着报纸,从“三江月”读起。

三十有约

我已记不真切是在哪年深秋,幸有晚报“试刊第一期”至今藏着,才知确切的时间是1994年11月8日。是30年了,这日子过的呀,怎一个“快”字了得。人生本就如此,相遇只是偶然,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并没有人敲锣打鼓要让我刻意记住。《宁波晚报》出刊是办报人的事,看他们的试刊词写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读者朋友献上第一期。”想必这样的忐忑是经过策划的,要不何来创办?何以坚持?我莞然而笑。却见报刊亭的主人正忙着剪裁报纸,原来“试刊第一期”的8个版面是整张连在一起的。我喜欢它的清新可读,于是天天有约。而这一喜欢,整整30个年头。

三十而歌

但凡经过岁月的萌育,便会生出根,长出叶,开出花,结成果。四季交替,温润而充满喜悦。前些天,我听说《宁波晚报》要搞个创刊30年纪念活动,征集“我与晚报三十年”的故事。我寻思着,若是一定要把我与晚报的缘分凑成一段文字,该会是什么样子?只为缘这东西无以描绘,无法述状,那是生命中的冥冥注定。我惊诧于自己在这30年时间里,竟一直没离开过晚报,从单位办公桌,到退休后的小区邮箱,这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啊,每天我都籍以了解最新时事、国之要闻,乃至民俗风物、旅游健康。或一段美文佳作,或几行诗歌,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铿锵激昂。还有那些孩子们的作文,宛若黄莺,稚声可爱。品味阅读之美,静爱一隅净地。我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掠过流水小桥,飞过大漠旷野,天淡云闲,遍及天涯,而家乡的晚报总是执拗地出现在旅途的手机平台里。

三十再励

再一次摊开手头上那张珍藏了30年的“试刊”。忽是为副刊上的一则“老少同乐”而忍俊不禁了。爷爷问6岁的孙子:“宝宝60岁时,爷爷几岁?”孙子回答:“爷爷6岁。”最是童心无忌。而大人们总会自以为是。岁月逐年递增,但对于时空的奥秘,谁又知道多少?难道时光就只有一种流动方向?就只是我们现知的那种存在方式?拿晚报来说,无论纸质的、电子的,无论以后变成什么形态,只要读者还在,文字依然,我就相信,当其60岁时,也必有16岁的人读它写它。一定的,会有更年轻的人把它办得更好,更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