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2025年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大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来自宁波市修人学校的胡丽丽老师和该校四年级学生徐颜佑受邀出席,并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以自然笔记创作与低碳教育融合教学实践主题进行了分享。据悉,这也是宁波师生首次凭借自然笔记“出圈”,登上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平台。
胡丽丽 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被彻底打开了
“非常激动,倍感荣幸,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29日晚,胡丽丽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的孩子们通过自然笔记的方式记录家乡的生态之美能被世界看见,离不开无数和她一样热爱自然、默默耕耘的导师,以及全社会协同支持青少年环保创新的“宁波体系”。
活动中,面对主持人“支持学生项目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的提问,胡丽丽回顾了自己过去四年自然笔记的教学实践,坦言最大的挑战不是课程体系或学生分数,而是自己作为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局限。“除了个人自主充电,更关键的一步是‘走出去’,寻求专业共同体的支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在2024年组建了34人的自然笔记导师团,都是动植物学、生态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大咖,跟着他们一起前行,我学到很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被彻底打开了。”
徐颜佑
不仅要亲近自然、了解自然
更要爱上自然、保护自然
徐颜佑在“闪光——青少年成果快闪”环节作为四个最具代表性的跨学科青少年项目之一进行现场展示。她从自己的两幅自然笔记作品《水陆精灵——镇海棘螈》和《秤锤树》说起,分享了历时半年的观察历程:不仅认真记录下两种生物的生长轨迹与独特特征,更深深体会到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的艰难。活动中,她向全世界的青少年发出呼吁:我们不仅要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更要爱上自然、保护自然。
专家
当场预约“宁波生态观察之旅”
“这次我们带去了汇聚宁波市青少年优秀自然笔记作品的集册,没想到成为全场展位中的‘爆品’。”胡丽丽说,参会的领导和嘉宾纷纷来翻阅,看到孩子们的作品这么棒都忍不住喝彩,更有专家当场预约“宁波生态观察之旅”。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标杆,宁波市以自然笔记为小切口,引导青少年与自然对话、为生态发声。3年间,在100多所学校培育出上千名“小小生态观察员”。这种“小切口、深耕作”的自然教育模式不仅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认可,更让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征集活动在2024和2025两年连续选址宁波启动,让“宁波经验”持续为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注入活力。记者 滕华 通讯员 刘金鑫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