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暖姚江,心学越海来。
10月30日上午,2025阳明文化中外交流会在余姚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汇聚了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张学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永富青地等海内外名家,既有深耕阳明学数十年的资深学者,也有致力于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各领域专家以“心学无界·文明共生”为旨归,追溯心学本源,搭建起跨越国界的思想对话平台,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千年智慧在当代绽放新彩。
为何阳明心学能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异彩?主旨演讲环节,中外学者各抒己见。
中外学者纵论阳明学
温海明教授以《阳明学、易学与意学》为题,从“玩易窝记”的精神内核出发,揭示阳明学与周易易学的深厚渊源,提出以“意本方法论”推动心学国际化的新思路。
日本学者永富青地系统梳理了阳明学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脉络,详解《传习录》等文献在日本的接受史与演变史,展现了“不依赖师承、注重文本自学”的日本阳明学特色。
日本二松学社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原主任田中正树别出心裁,将阳明心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对照,从“意向性”与“格物”的内在关联中,为现代人理解心学提供了全新视角。
研究发表环节,学者们从多维度挖掘了心学的当代价值。
张学智阐释了阳明思想对现代人的精神启示,强调“致良知”所蕴含的理性、情感与意志的统一,为当下创新与自我提升提供思想滋养。
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佐藤錬太郎揭秘了阳明学与日本武道“剑禅一如”的内在联系,展现心学在实践层面的强大生命力。
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胡发贵以“高明者恒妙于独得”为切入点,称颂阳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浙江本土学者则聚焦地域文化传承:陈寿灿回顾了五届“阳明学与浙江文化”论坛的丰硕成果;张宏敏探讨了王阳明与明清浙东学派的学术关联;计文渊则从文献学角度分享了王阳明墨迹的真伪考证心得,为研究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
余姚擦亮“阳明故里”文化名片
据了解,宁波余姚已连续11年举办相关活动,深耕阳明文化传承。通过“六进”宣传、海外传播“六大工程”等举措,让“阳明故里”的文化名片愈发鲜亮。
从修缮中天阁、建设王阳明纪念馆,到打造研学线路、开发文创产品,宁波余姚正以“文化+产业”“传统+当代”的路径,让心学从书院走向民间,从历史走进生活。
此次交流会既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更是一次文明共生的生动实践。中外学者以心学为桥,在互学互鉴中深化了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知。正如学者们所言,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精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指南,亦是社会和谐的纽带、文明对话的密钥,必将为当下世界提供宝贵的东方智慧。
据悉,宁波余姚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持续搭建国际阳明学交流平台,推动心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这份跨越国界的文化财富,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见习记者 周星宇 记者 崔引 潘雯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