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秋访太平村

“知青村”

北仑梅山湾畔

如果你来到北仑梅山湾畔,可以看到沿海公路如一条长长的银丝线,缀连起那些面海的山村,它们在秋日的海边静听大海的涛声,如诗人余光中所写,“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我隔着梅山蓝海湾,常在家里高楼的窗前眺望对岸这些与海为邻的小村。

1

风车轻转

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我走进福泉山下的太平岙,也就是太平村。栖居山岙里的太平村,由岙口、岙底、大园和双石人山4个小村组成。连绵的青山像摇篮似地将4个散落的小村子围了一圈,初次来访者往往不易找到太平村。我下车后,询问路边劳作的村民,顺着他手指着的方向前行,很快就到了村口。

太平村,位于平坦宽阔的山岙之中。岙口有“太平岙巡检司城遗址”石碑,这是北仑区文物保护点之一。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太平岙巡检司城建于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南开一门,城上建谯楼。现在城门和谯楼已毁,尚存2米多高、250米左右长的土石墙。湛蓝的天空下,土石墙的杂草间有几朵白色“风车茉莉”迎风绽放,清幽的花香通过山风送来,也从岁月深处飘来。仰头望见福泉山上的那些大风车,一圈圈迎风转动,它们似乎也成了巨大的“风车茉莉”花。

2

远年烽火台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时屡遭倭寇侵犯。倭寇从海边登陆后,焚毁房屋、抢夺财物、残杀生命……青山黯然,沧海悲泣!为抵抗在梅山港登陆的倭寇,太平岙建造了巡检司城,这是阻挡倭寇进犯白峰和柴桥的屏障。回想那时梅山湾边,太平岙巡检司城的将士们,看到不远处梅山港有倭寇上岸,严阵以待,战旗迎风猎猎作响,嘹亮的号角响彻海天,太平岙北侧双石人山上的烽火随之而起……

太平岙烽火台,与总台山烽火台、东岙山烽火台等同属明代抗倭第一线的重要军事设施,它们承担着传递军情、警戒外敌的重要职能。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随着附近昆亭城寨等防御体系的建立,太平岙烽火台渐渐被废弃,最后湮没于时光的长河里。

顺着太平岙巡检司城的土石墙前行,右侧山地开阔平整,阡陌交通、溪流潺湲、草木葱茏……今天还有多少人知晓,这方土地曾浸染过当年守城将士的鲜血和汗水!

3

双石人山

大约15分钟后,我抵达太平村岙底,这里修篁摇曳、碧水潺潺、村舍错落,是清幽静谧的宜居之地。绕过岙底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黄龙坑水库,沿着崎岖山路前行,可至双石人山。乾隆《镇海县志》有记,“双石人山,五峰山之第一山,两岩并峙如人状,当天朗气爽时,晴岚横截山脊,石人变幻多端。若云雾遮蔽,必有大雨,农人于此占晴雨焉。”这些记载,令我对双石人山产生无穷神秘的想象。

行走在上山途中,雨霁天青,对面山头的阳光穿透云层,撒落在山间飘曳的苇草上,缀着露珠的草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此时,山下的村舍和田园已被几重山峦挡在外面。

山路陡峭崎岖,步行40分钟后,我终于抵达海拔490米左右的双石人山。草树丛生的山顶上,我极力寻找太平岙烽火台的遗址。也许是时间仓促,也许遗址已深藏于荆棘茅草之间,最后我还是没能发现昔日烽火台的遗迹。这是我此行的遗憾。站立山岗之上,放眼望去,山下景色尽收眼底,对岸梅山港就在眼前,更远处是苍茫的东海……

4

寂寂“知青村”

从另一条山路过去,就是双石人村。没想到,我就这样一脚踏入了岁月河流中的“知青村”。最令人惊叹的是,当年“知青们”栽种在村里的一棵棵小树,今已亭亭如盖矣!它们成了双石人山村真正的守望者。我伫立村口大树下,满眼草木萋萋、石阶染绿,湿滑的青苔也爬上屋舍的墙面,那将要塌陷的石屋顶上蔓延着藤蔓和树叶……阳光穿过林间谜一样的晨雾,落在这快被人遗忘的村子,也落在我的身上,恍惚中有数声鸟鸣传来,“唧唧唧——”,更增添了山林的寂静和空旷。

谁能想象近70年前的“知青村”,是一派怎样热火朝天的景象!

1958年始,近百名知识青年响应政府号召,陆续来到太平村。他们在双石人山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开辟茶园、烧砖搬石、建房搭灶,“知青们”把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这片土地……近70年的光阴一晃而逝,无人居住的“知青村”,如今已成草木和鸟类的家园……

时光飞逝,青春不再。我想,林间的树会记得,他们来过;枝头的鸟会记得,他们来过;山头初升的太阳会记得,他们来过。

这是一群不该被遗忘的年轻人,他们用艰苦奋斗诠释了热血青春的含义。

5

“亮明头”革命事迹

从双石人山下来,我最后去了同事的老家——太平岙大园。顾名思义,“大园”意指大的田园吧。远望太平岙东面,绿野平畴,风光旖旎,我不禁感叹:“果然是大园啊!”

清朝光绪年间(约1875年),有人迁居到太平岙东面的大园后山上,在名为“亮明头”的地方生活。由于山上耕田稀少,居住此处的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山地、种植庄稼,生活非常艰苦。这些山民就是太平村最早的村民,他们后来陆续从“亮明头”迁移到山脚的大园等地居住。

“亮明头”位于深山处,环境隐蔽、地势险要,外人轻易发现不了此地。大园“亮明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中共四明山根据地的党组织,先后多次派地下党员来此处开展农民运动。这些地下党员在太平岙以教书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工作。他们办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动员农民开展革命斗争,激励广大农民追求翻身解放,还在相邻的上王村成立江南武工队。

大园当地百姓拥护革命活动,负责解决地下党员的食宿等生活问题,使他们能更安心地开展革命活动。

1947年11月6日,这些地下党员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其中6位革命志士在宁波草马路英勇就义……

同事自豪地向我述说这些沉淀在时光深处的革命故事,让我对大园“亮明头”肃然起敬。

这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小山村,风雨飘摇的时代,有一群人为了迎接黎明的到来,舍弃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返回太平村岙口时,我仰头望向福泉山上那些随风转动的大风车,它们依然一圈一圈地缓缓转动着,似乎在轻轻诉说那些时光那些人……

太平岙的福泉山,是北仑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当我们登上福泉山,眺望东海上冉冉升起的朝阳,对于为什么今天的日出看上去特别壮美,心里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答案。

2025-10-29 □姚远 文/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3000.html 1 3 秋访太平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