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曾经被狗追逐过,被鹅扑打过,被水蛇咬过……甚至,村里还有一只羽毛金红的大公鸡,也给我留下了很大的童年阴影。这公鸡脾气暴躁,骁勇善战,经常把守在村边的一条小道上。有一天,我和妈妈从那里经过,它欺负我个头小,竟飞扑过来要啄我,把我吓得手足无措。我妈抡起扁担,跑上前来帮我抵御,这公鸡竟全然不惧,跳起来跟我妈对打。这画面,迄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也都算正常。我所没有想到的是,成年后,居然连小小的昆虫都会来“揍”我,什么蜻蜓、蝴蝶、蝗虫,这些貌似柔弱的昆虫有时也很不好惹,虽说没有造成什么实际伤害,但当时也被弄得颇为狼狈。
1
吵醒了碧伟蜓,后果很严重
英语有句谚语,叫做:“Let sleeping dogs lie。”直译就是“让睡觉的狗躺着”或“别吵醒了睡觉的狗”,而言下之意就是“别惹是生非、自找麻烦”。不要打扰、惹怒了狗,以免招来麻烦,这好理解。但事实证明,正在睡觉的狗固然惹不得,就连正在休息的蜻蜓有时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这里,我就先讲讲自己挨蜻蜓一顿“揍”的“糗事”。
2022年9月底的一个晚上,我一时兴起,决定去夜探日湖公园。那天深夜,我戴着头灯,拿着手电与相机,走在公园北端的林中湿地的岸边,沿路寻找拍摄目标。身边,有一只日本似织螽(zhōng)在轻轻吟唱:“吱嗒,吱嗒……”声音十分清澈、悦耳。
我向前走了一步,靠近拍摄这只鸣虫。这时,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翅膀乱扑的声音,我感觉到一个毛刺刺的小东西撞到了我头上。接着,我看到它往下掉,直接跌落在浅水处。定睛一看,那竟然是一只雄性的碧伟蜓。
顺便介绍一下,碧伟蜓是一种在国内广泛分布的常见大型蜻蜓,其雄性的领地意识非常强,白天常在水面上空巡飞,驱逐其他蜻蜓。此前,我曾在河沟旁看到一只特别霸道的碧伟蜓,当时它在河沟的入口处的上空不停绕飞,像是个守门的凶神。有一只斑丽翅蜻几次企图靠近,以便进入水草丰茂的河沟,但都被个大体壮的碧伟蜓毫不留情地赶走。
不过,那天晚上,那只碧伟蜓却颇为狼狈,只见它六脚朝天仰躺在水面上,拼命扑腾,却无力翻身。显然,它原本是挂在叶子上睡觉,结果被我无意中碰到了,然后稀里糊涂地掉到了水中。我于心不忍,就弯腰将它抓住,想把它放飞。谁知这家伙不识好人心,竟然下狠劲在我手指上咬了一口,还真有点刺疼!我下意识地一甩手,就又把它一个倒栽葱扔地上了。
这下好了,我可能是彻底把它激怒了,或者也可能是因为我那雪亮的头灯把它搞得神志不清了,总之它开始疯狂地展开攻击,一遍又一遍地撞击我,甚至扑到我的眼镜上停着,这简直就是典型的“蹬鼻子上脸”了——非但不感谢我把它从水中救上来,还要乘势攻击。
我拼命挥手,想把它赶走,但白费功夫。这只碧伟蜓始终围着我乱兜圈,一会儿停在我的裤腿上,一会儿抓住我的手指,一会儿撞我的脸,弄得我全无抵挡之力。其中又有好几次,它跌落在地面,仰天打转,几只脚朝上乱舞,像极了一个达不到要求而躺地上耍赖的小孩。
就这样,我被它折腾了约20分钟。当然,我也没有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尽力招架之余,也给这只不依不饶、敢于战斗的碧伟蜓拍了一些照片。最后,估计它是实在是精疲力尽了,忽然间飞走了,就近停在旁边的再力花上,再也不动弹了。
飞蛾(或某些蝴蝶)有趋光性,因此被它们扑到脸上,这实属正常。但蜻蜓应该不会有趋光性啊,那这只碧伟蜓为何会扑击我那么久?难道真的是在驱逐我?这实在令人不解。
2
蝴蝶和蝗虫,也不好惹
蜻蜓是纯肉食性昆虫,脾气大、下手狠,自然轻易得罪不得。可是,连貌似柔弱的蝴蝶、蝗虫,有时也不好惹。
多年前的一个夏夜,就有一只箭环蝶“教训”过我。那天晚上,我在四明山高山上的竹林里拍摄“金蝉脱壳”。当时,一只蝉停在毛竹上,大半个身子已经从壳里出来,正处于“倒挂金钩”状态。我蹲下身,尝试以各种角度拍摄。忽然,一个黄色的东西,如风中乱飘的枯叶,不停地撞到我身上。起初我还以为是一只趋光的大型飞蛾,后来仔细一看,才知道那竟是一只箭环蝶。
箭环蝶,属于蛱蝶科箭环蝶属,在中国南方有广泛分布。这是一种大型蝴蝶,翅展宽度可达10厘米以上,有我的手掌那么大。箭环蝶喜欢栖息于竹林中,白天常可见到它在幽暗的绿竹林中扑闪着黄色的大翅膀飞来飞去,特别引人注目。
不过,跟很多蛾子一样,箭环蝶也具有趋光性。因此当我在竹林里夜拍时,便无意中引来了一只原本在附近休息的箭环蝶。它前后左右乱飞,重点“攻击”我的头部(因为我戴着头灯)。有时,在撞击之后,它身上的鳞片也随之掉落,竟飞到我的鼻子里来,弄得我痒痒的,十分难受。我把手乱挥,企图赶跑这只胡搅蛮缠的大蝴蝶,但一切都是徒劳——因为它“目中无人”,只知道朝着光乱飞。
后来,总算有那么一会儿,它或许也是累了,停在了蝉的下方,不再搞事了。这时,我才得以布置一只离机闪光灯,用侧逆光来拍摄。闪光穿透了蝴蝶的双翅,鲜明地显露出了翅膀边缘那一圈箭簇状黑斑(也很像小鱼图案)——而这,正是箭环蝶得名的来源。
箭环蝶是宁波翅展宽度最大的蝴蝶,而棉蝗是中国最大的蝗虫,其雌虫的体长接近10厘米,绝对是蝗虫里的巨无霸。而我,曾主动去“挑逗”了一只棉蝗,结果它毫不客气,当场“还以颜色”。
2025年夏末的夜晚,我到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夜探,在山路边见到一只绿色的棉蝗,它静静地待在草叶上。我上前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一时兴起,用手指轻轻戳了一下它的屁股。谁知这家伙并不跳走,而是瞬间飞起又长又壮的后腿,狠狠弹了我一记,让我手指生疼。
这时,我才注意到,它的后腿的胫部长有很多锋利的尖刺,就跟螳螂的前足一样。我觉得好玩,又去戳了戳它,而这蝗虫不飞不逃,非常镇定,再次像马儿甩起后蹄一般,连续用后腿猛地踢我。这下好了,我的指尖竟然流血了。此时,它也仿佛觉得自己已经得胜,慢悠悠地走进了茅草的深处。我苦笑,心里暗暗说了句“算你厉害”,也走了。
回家后一查,方知棉蝗有个俗称叫作“蹬倒山”。在遇到惊吓时,它会用发达的后腿猛蹬敌人,力道非常强劲,故得此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