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霜降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中国北方的很多地方,此时即将入冬(或已入冬),地面出现寒霜,故名霜降。霜降之日,多指下半年的初霜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其七言绝句《秋词》中,形象地写出了霜降时节的典型景色。
尚未结霜的霜降
大家都知道,霜跟雨、雪不同,它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水汽遇寒凝结于物体表面而成。诗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气温降到0℃,露水便凝结成了霜花。
而古人有时真的很浪漫,就喜欢说霜是从天而降的。东汉科学家张衡也写过诗,他说:“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当然,最为大家熟悉的是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人认为,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一候“豺乃祭兽”,是指深秋适于兽类捕猎,豺狼捕获大量猎物后,在吃之前先将它们陈列于地。这看起来像是人类的祭祀活动。在二十四节气中,这是第三次出现动物的类似行为:第一次是雨水节气时的“獭祭鱼”,第二次是处暑节气时的“鹰乃祭鸟”。
二候“草木黄落”,是指秋已深,冬将至,草木凋零,大地日渐萧瑟。
三候“蛰虫咸俯”,则是指很多动物已进入冬眠。这里的“俯”,即“垂头”之意,用来形容“蛰虫”不吃不喝不动的休眠状态。
不过,就霜降时节(约10月23日至11月7日)的气候而言,宁波的实际情况与节气起源地(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有较大差异。最大的不同,便在于霜之有无。在北方很多地方,到了霜降节气,清晨地面结霜实乃正常,所谓“人迹板桥霜”是也;而包括宁波在内的南方大部分地区,霜降期间通常是不会结霜的(高海拔区域除外)。宁波的初霜日,一般要到11月中下旬才会出现。
挂满枝头的柿子
气候不同,物候自然也有很大差异。霜降时节的宁波,昼夜温差很大,虽说早晚寒凉,但只要有太阳,白天还是如春日般温暖宜人。此时的四明大地并不萧瑟,相反正是秋叶斑斓、稻翻金浪、菊黄蟹肥、鸟飞蝶舞的好时节,恰如苏轼所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那么多的好景,真的是数也数不过来。那么,关于宁波霜降时节的物候,若只能选一样,又该选什么呢?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记者选的是:柿子。
宁波城乡广泛种植柿子树,房前屋后,所在多有。就品种而言,除了常见的扁圆型的柿子,山里还有特产“吊红”,其个头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如一个个微小的红灯笼吊挂于枝头,十分好看。
是的,秋日里的柿子树,随着叶子黄落,越发显得苍劲古朴;枝头果实累累,或金黄或鲜红,既是美食,也是美景。据说,在有些地方,按照民俗,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到了冬天嘴唇会因干燥而开裂。
柿子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还有很好的寓意。“柿”与“事”同音,故人们常借柿子来送祝福,如“‘柿柿’如意”“好‘柿’成双”“好‘柿’发生”等。
盛开的大吴风草
除了柿子,霜降时节的宁波,还有一种植物极具本地特色,不能不提。它,就是大吴风草。
大吴风草花叶俱美,在野外主要生于近海的山区。其叶贴近地面,硕大而圆,近乎荷叶,跟普通菊科植物的叶子相差甚大。野生的大吴风草于10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较长,很值得观赏。
如今,大吴风草早已由野花培育为“家花”,在宁波城区十分常见。不过,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天气太热了,因此市区的大吴风草目前暂未盛开。
此外,在霜降时节,来宁波越冬的冬候鸟也会基本到齐。由于宁波的候鸟中以冬候鸟的种类与数量为最多,因此从现在开始,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好的观鸟时节来临了。
记者 张海华
记者 张海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