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简称“茅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10月24日,凭借《宝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乔叶、凭《英雄时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柳建伟、凭《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刘醒龙,将齐聚第十届浙江书展,于开幕式后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主舞台带来主题分享“文学观照现实”;10月26日,凭《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徐则臣将在同一场地参加“从运河《北上》,到世界去——徐则臣《域外故事集》读者见面会”。4位“茅奖”作家奔“甬”而来,将提高本届书展的“厚度”。
据了解,将于10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第十届浙江书展,共邀请50多位名家助阵,推出场内场外活动70余场,并全省联动举办阅读活动1000余场,全方位满足不同读者的期待。
写运河的徐则臣“热度”挺高
电视剧《北上》的热播,让原著作者徐则臣的知名度进一步水涨船高。1978年出生的徐则臣,童年在江苏连云港市水乡度过,后来到淮安求学,运河是贯穿他前半生的印记。徐则臣写《北上》,如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书中,运河不再是模糊背景,而是承载历史变迁、文化交融的主角,映照着中国人的精神轨迹。“我想让读者知道,这条河不是死的遗产,它一直在流动,一直在影响我们。”徐则臣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写运河的过程,也是他重新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传统不是静止的标本,是流动的河流,我们都在河里,也在创造着河”。
据了解,徐则臣曾两次来宁波图书馆讲座,对宁波这座城市亦并不陌生。他曾在讲座中呼吁宁波的写作者也可以寻找合适契机书写浙东运河。
除了作家,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人民文学》主编——就是网络主播董宇辉一次直播达成十余万册订阅量的那个杂志。今年4月19日,“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被颁给了董宇辉。短短几天时间,“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引爆话题,有人质疑,文学与“生意”混在一起的公正性。
对此,徐则臣笑笑:“文学跟市场,难道一嫁接,文学就一定会变质?就像这杯咖啡,冲出来放马克杯里自己喝,它是咖啡;装进一次性纸杯里卖出去,就不是咖啡了?”
这些“茅奖”作家都是浙江书展老朋友
乔叶、刘醒龙、柳建伟都是浙江书展的老朋友。乔叶曾在2023年携《宝水》参加第八届浙江书展,刘醒龙则是第九届浙江书展茅盾文学奖得主主题分享活动的三位嘉宾之一,柳建伟参加过第七届浙江书展。
乔叶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70后女作家。其小说《宝水》讲述的是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从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的故事。
作为一名将目光深深投向乡土的作家,为了写好《宝水》,乔叶在2014年至2022年间,探访了河南、江苏、甘肃、贵州等地的多个乡村,也包括了不少浙江的村落。她曾在宁波担任过储吉旺文学奖的评委,也曾多次来宁波参加文学采风活动,表示“对宁波的印象特别好,每次来宁波,朋友都会带我去吃海鲜”。她还认为,宁波是个特别出文学人才的地方,她每次来都是因为文学交流活动。
去年来宁波,刘醒龙带的作品是《听漏》。刘醒龙把书展视为“主流社会在为主流生活方式‘撑腰’”。在他看来,摆脱所谓最时髦、最前沿的短视频、电子阅读,走进书展,才有机会看到“像大海、像长江一样的景观”,这才是文明、文化的真实状态,才能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豁达和开阔。
柳建伟是1963年生人,《突出重围》《北方城郭》与《英雄时代》并称柳建伟的“时代三部曲”。2021年,他在第七届浙江书展带来《突出重围》阅读分享会,这本书前瞻性地展示了新世纪的中国军队,是一部具有英雄气质的忧患激越之作。有人说,“时代三部曲”是柳建伟文学世界的标志性建筑,从中可以领略到当下中国从乡村到都市、从地方到军营的重要风景。
当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茅奖”作家同台,将激发怎样的火花?欢迎10月24日上午,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主舞台,现场见证。记者 顾嘉懿 周晓思
通讯员 水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