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中的敖丙曾在宁波上演过冰封术?《哈利·波特》中“骑着扫帚飞”的魔法在宁波照进现实?九三阅兵上还“潜伏”着一支不为人知的神秘队伍?
10月16日下午,2025年宁波市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举行。来自全市的33位选手同台竞技,没有复杂的公式推导,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他们用故事、实验和生活案例,把气象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1
敖丙在宁波施展过“冰封术”?
“电影《哪吒》中,敖丙的冰封术令人震撼。可你们知道吗?2024年2月,他曾现身宁波海曙……”来自海曙区气象局的选手张嘉荣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迅速吸引全场目光。
他口中的“冰封术”,其实指的是海曙四明山高海拔山区出现的雨凇。雨凇的出现要“穿越”三层特殊的温度结构——
在距离地面3公里-5公里的高空,气温低于0℃,云层中的水滴凝结成冰晶或雪花;
当雪花下降到海拔1公里-3公里时,遇到一层暖空气,迅速融化成液态雨滴;
当液态雨滴继续下降到距离地面1公里以内时,气温再次降至0℃以下,液态雨滴被迅速冷却成“过冷水滴”。
“过冷水滴的状态非常不稳定,一旦接触到物体,如树枝、电线等,会立刻冻结,形成雨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冰挂’。”
为了让台下观众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张嘉荣还在现场拿出一盆小树苗,模拟冻雨环境。眼看着树苗枝丫上的冰越来越厚,最后“咔嚓”一声,细枝被压断。
张嘉荣还补充说,雨凇和雪不同,雪花蓬松,盖在植物上能起到保温作用;雨凇是致密的冰层,会紧紧裹住树枝、电线,不仅没法保温,还会因为重量太大压断枝条、扯断电线。
2
“骑着扫帚飞”照进现实?
除了东方神话中的冰封术,来自江北气象局的选手金靓还把西方魔法世界《哈利·波特》里,魁地奇比赛中“骑着扫帚飞”的画面搬到大赛现场。
金靓解释,扫帚能“飞”,靠的不是魔法,而是伯努利原理——气流跑得越快,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当气流经过扫帚时,会分成上下两股:从扫帚上方经过的气流,因路径弯曲,跑得快,压强小;从下方经过的气流跑得慢,压强大。压强差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就像有人在下面“托着”扫帚,让它飞起来。
“这不只是魔法故事里的设定,现实中的雷暴大风也会用这个‘魔法’搞破坏。”金靓边说边拿起一个简易的房屋模型演示——
当气流吹向房屋,一部分被墙面挡住,跑得慢、压强大;另一部分顺着屋顶掠过,跑得快、压强小。台下观众肉眼可见,压强差把屋顶往上顶,“要是风力够大,屋顶甚至会被直接掀翻。”金靓说。
事实上,宁波就发生过类似的灾害:2022年7月12日下午,一场雷雨突袭宁波,风速一度达到13级(37.9米/秒),鄞州区锦寓路地铁口的顶棚就是这样被大风掀翻。
“大家不用怕,我们有‘千里眼’盯着天气。” 金靓说,现在气象部门安装了9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通过“天机网”新增气象站2037套,气象监测水平站网间距从4.2公里加密至1.9公里,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
3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魔法”
从敖丙的冰封术到“骑着扫帚飞” ,看似奇幻,不过是人类对自然的浪漫想象。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是真正施展“魔法”影响天气的“魔法师”。
来自宁波市气象台的选手罗无边将台下观众的目光聚焦到前不久举行的九三阅兵上,“大家在领略泱泱大国军事风采的同时,知道我们还有一支神秘的队伍吗?就是我们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
说到人工影响天气,大家平时听得最多的就是人工增雨。尤其是在持续高温天旱时,通过技术手段让云层多下雨,缓解旱情。其实,人工影响天气还有另一面,就是人工消减雨。
“比如像亚运会开幕式、阅兵这样的大型户外活动,要是遇到可能下雨的天气,就会用人工消减雨技术,减少降水对活动的影响。”罗无边说。
降雨的形成通常要满足两个条件:凝结核和水滴。水滴围着凝结核聚集,越聚越大,等重力超过空气浮力,就会变成雨落下。人工增雨是帮水滴更快“抱团”;人工消减雨则是阻止它们“抱团长大”。
具体怎么做?就得看云层是冷是暖。
如果是温度低于0℃的冷云,就用碘化银做催化剂。碘化银的结构和冰很像,能当“临时凝结核”,让水滴快速聚集;但要是播撒太多,反而阻碍了水滴的凝华增长,形成的冰晶或是因重力不足而没法降落到地面,或是因为不够大在降落到地面前就蒸发了,以此达到消减雨的效果。
要是遇到温度高于0℃的暖云,就用盐粉作为催化剂。盐粉吸水性强,能加速水滴凝结,适量播撒能促进降雨,过量播撒同样会让水滴分散开去抱不同的团,导致形成不了大水滴而降落。
“我们不是‘命令’天气,而是顺着自然规律‘沟通’。” 罗无边说,人工影响天气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得精准判断云层情况,计算好催化剂的用量,才能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帮大家应对天气难题。
从电影里的敖丙,到魔法世界的扫帚,再到现实中的人工影响天气。如果说电影给了人类浪漫的想象,魔法故事勾起了人类对自然的好奇,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气象工作者,则用科学和智慧,把“呼风唤雨”的梦想变成守护生活的力量。
记者 石承承 孙肖 通讯员 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