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大利学成归国后

在小城市,我实现了音乐梦想

这是我在意大利开的第一场独奏音乐会。

与意大利国宝级大师安德烈亚·迪埃西(Andrea Dieci)的一对一大师课。

辅导小学员。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是忙碌而欣慰的。9月27日,我们的“世初吉他乐团”为社区邻里节带来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正式开启国庆氛围。

9月30日,夕阳为余姚桂语兰庭小区的草坪披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辉。由世初音乐策划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迎国庆,庆中秋”音乐活动在这里温馨上演,现场俨然成了一个融合音乐、美食与欢笑的社区嘉年华。

10月7日,几个孩子相聚在余姚河姆渡,在当地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为接下来的余姚吉他大赛拍摄宣传片,孩子们顶着炎热,背着重重的琴包,坚持着配合摄影师,记录人生中奇妙的一笔。

看着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我感到几年来所有的冒险、所有的折腾,在那一刻,全都值了。

思考:如何让小“音乐打字员”爱上音乐

时间倒回到6年前,我刚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在杭州一家音乐培训机构当老师。

暑假里,我坐在下面看“汇报演出”。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上场,技术一个比一个好,曲目难度一个比一个高,但就感觉——像是在看打字员表演高速盲打:速度惊人,但音乐里似乎缺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一位西班牙演奏家和一位意大利演奏家组成的二重奏带来的“降维打击”。他们的音乐似乎是活的,我“听”到了他们想要表述的故事,“看”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发出的崇敬,“想”到了他们传达的思想。

后来有人对我说:“中国的孩子征服了谱子,却输掉了音乐。”

我想起了多少国内孩子,考完十级,封琴永别,好像终于卸下了千斤重担。我总能听到家长的叹息:“花了小十万元,现在求他给亲戚弹一首《生日快乐》都不肯。”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结果是一纸证书。而国外的音乐教育,结果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也许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以及改变的方向。

求学:在意大利,享受音乐

于是,2020年7月,在意大利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全副武装,像个宇航员一样降落在那不勒斯机场。

朋友来接我,第一句就是:“你疯了吧?这个时候跑来!”我指着我的吉他琴盒说:“就是因为它,我才觉得这个时候更不能不来。”

我在维瓦尔第音乐学院攻读古典吉他专业研究生。在那边的课堂,技巧从来不是起点,音乐才是。

我的老师,一位意大利老人,有一次看着我苦练一首高难度作品,直接把手按在我琴弦上。“停下,你这是在杂耍吗?”他让我把琴放下,“先给我讲讲,你为什么选择这首作品,你了解它吗?你想要告诉你的听众什么呢?音乐是人类沟通的语言,你应该去享受它。”

在意大利的音乐课堂,哪怕小朋友的第一节课,老师也会想方设法让他完成一个作品,即使技术不准确,动作也不是那么标准,但依然会冲他竖大拇指:“看!你是个小作曲家!”

归来:在家乡,探索音乐教育之路

回国后,我没有回到杭州,反而来到了我的家乡余姚,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小城市,我想从这里开始,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教育之路。

我们把教材先扔到一边(当然家长一开始是不理解的)。我们的第一课,永远是让孩子的嗓子、身体和心先感受音乐,最后才是手指。

有个叫一一的孩子,之前学了快三年,差点放弃。她妈妈忧心忡忡地说:“这孩子说她一点都不会。”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陪她慢慢感受音乐的美好,体会琴弦能发出的不同声音,鼓励她在舞台上表达自己。如今,当有人问她是否喜欢弹吉他时,她会坚定地回答:“喜欢!”

快两年了,“世初音乐”从最初的门可罗雀,每天只能自己弹琴玩儿,到现在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有更多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孩子愿意来到这里,就算只是弹弹琴,听听音乐,大家也很开心。

当然啦,古典吉他本身就比较小众,更别说在小城市,为了实现我的音乐梦,我们组织了非常多的活动,能邀请的大神自然也是邀请来一起玩儿。音乐会、社区演出、比赛、夏令营等活动填满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空白,给他们音乐之路安排了一次一次的阶段目标以及实践机会。

也非常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德国的同学专程飞来,带来了一场古典吉他公益演奏会;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邀请到了来自肖邦音乐学院的朋友,用音乐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在浙江吉他协会和余姚河姆渡镇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邀请到浙江音乐学院的吴老师和肖老师举行了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

如今,孩子们不仅能在舞台上自信地演奏,更在2025年浙江省吉他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两位学员还斩获了金奖。

韩赏赐

2025-10-13 从意大利学成归国后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9884.html 1 3 在小城市,我实现了音乐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