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山水鄞江桥

鄞江桥近照

尚化山断崖

□烽烨 文/摄

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素有“四明首镇”之美誉,位于四明山脉的东麓,是一座有1600多年历史的浙东古镇。它的名称来源,传说与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大将王鄞有关。当年,秦始皇为扩大疆域,命大将王鄞手执打神鞭驱山镇海,然而王鄞不幸命丧东海,其尸体随潮水飘到了现在鄞江这个地方,永远葬在了鄞江的水底。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上有诗曰:

秦皇神将有王鄞,驱山塞海溺其身;

葬于水底不填筑,号作鄞江今见存。

千年古镇鄞江风景秀丽、人文众多,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址——它山堰,有尚化山古石宕、郎官第古建筑群、古桥等遗址,王元玮、贺知章等先贤更为人们所传颂。

鄞江的山

鄞江境内有凤凰山、狮子山、鹁鸠山、尚化山、人头岩等好几座有名的山。其中,锡山有知名的梅园石,尚化山(又称上化山),是小溪石的主要来源地。

尚化山位于鄞江镇西北边,从光溪村毛家过马路就到了上尚化山的道路。上坡不久,你就可以看到一座气势宏伟的断崖,整个山体被剖开,裸露出巨幅的岩壁。岩层宛如层层累积的岁月巨著。断崖上端有一棵挺拔的松树,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又仿佛在与游人对话。断崖下山体比较平正,这是多年来开采小溪石所致,现可供人们憩息。

由此往西走几步,就到了国家攀岩公园。这里曾举办过国际攀岩比赛。沿着攀岩公园往上走,沿途就能看到不少采石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石宕,还有一处处的松林和桃园。如果春天来的话,沿途的映山红和桃花会令人心旷神怡。

走上尚化山顶,映入眼帘的又是一块开阔的平地,可以看到带有神话故事的龙娘庙。龙娘庙后边就是尚化山上最大的那个石宕(也称其为石窟),约有上千平方米。石宕四周有十来根巨大的石柱支撑,中间成了一个大水池,几年前曾打捞出百年前的木制灌水车。此石宕人们习惯称南宕。记得有一年我们去参观龙游石窟,导游介绍得很神秘,说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或越王勾践驻兵留下的云云,其实,我认为它与鄞江尚化山的石宕一样,是古人采石留下的,只不过龙游石窟往地下挖,鄞江尚化山石宕是从下往上挖。

往后继续走,就到了北宕区。北宕比南宕洞穴多,但单个相对小些。你可以看到有一组连成片的石宕,前面是一片相对平缓的开阔地,显得非常宏伟壮观,有一股古罗马竞技场的味道。北宕区绿植茂盛,若是各种野花盛开的季节,风从山间轻啸,清香味扑鼻而来,站在原地,你会感知何为永恒中一瞬,何为瞬间里的永恒。

鄞江的水

到过鄞江的人都会夸鄞江的水。来自上游皎口水库的樟溪河,溪水长年不断,清澈见底,水底石子、水草分明,静卧着、飘荡着,像是沉睡千年初现于世的画。成群的月光鱼在溪水中一闪一闪地反着银光,会让你产生在溪水中与鱼共乐的欲望。水流在青石上汩汩淌过,似一曲低徊婉转的晨歌,唤醒了两岸静卧的山峦与村庄。

樟溪河在鄞江的上麻滩拐个弯,分成了两支,一支注入它山湖,夏日发洪水时,排入鄞江,经奉化江直奔甬江;另一支成为南塘河的发源地,经24.5公里的奔流,抵达宁波城,终点在月湖。南塘河畔走出了全祖望、沈光文等先贤。

说到鄞江水,不得不说一说冷水庵泉水和澄浪潭。

冷水庵位于鄞江镇光溪村毛家宝峰山脚,以前到尚化山就要经过冷水庵,它是以庵址下清澈的寒泉水而得名。曾经的冷水庵古木参天,环境幽静,庵前的冷水池水清见底,四季清凉。大雄宝殿下的冷水孔,每到盛夏时节,未近洞口,就能感到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且冷水常年不断。以前,人们常用泉水冰镇西瓜、制作果冻等。可惜现在已不复存在。

鄞江澄浪潭也是远近闻名的。澄浪潭也是从地下冒出的泉水,它常年温度保持在17-19℃左右,属国家一级饮水源。这也是浙东啤酒厂当初选择在鄞江镇开办的主要原因,KK啤酒、矿泉水,村民饮用水,均取自澄浪潭的地下水。

澄浪潭养殖区是亚热带特种鱼类的越冬繁育场所,优质泉水养育的淡水鱼,肉质鲜嫩,受人青睐,宁波市场上最早的罗美鱼就是在这里养殖的。澄浪潭每年举办垂钓节,每一届都吸引无数垂钓爱好者前往,成为钓鱼人欢聚的盛会。

“前门山下白鹭飞,澄浪潭内鱼儿肥。”鄞江澄浪潭垂钓休闲园恰是这么一块“肥水”之地。俗话说:名山名水名茶。以澄浪潭泉水灌溉的它山堰白茶,连续两届荣获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金奖。

它山堰白茶配澄浪潭泉水,当是佳品。

离澄浪潭不远处有溪流淙淙的鲍家磡村,据全祖望《高尚宅钓台记》记载,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曾在此筑屋养老。晚年,贺知章在鲍家磡村隐居修行,常在溪边垂钓。可惜,如今高尚宅的遗址、贺公钓台,均因采石被毁。

鄞江的桥

鄞江镇有三条河(或称溪、江),南面的清源溪、中间的鄞江、北面的樟溪河,因此,鄞江镇上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桥梁,值得参观的有光溪桥、悬慈桥这两座古桥以及后来重建的鄞江桥。

鄞江桥又称“大德桥”,位于鄞江镇南面,距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约一华里。最早的鄞江桥是木柱为桥脚、上面铺有竹棚的简易木桥,因为常年遭遇洪水的冲击,北宋元年(1078-1085年)改建成石墩木结构廊屋式桥梁。7柱石墩上置巨木桥梁,上面铺杉木板,总长32丈,宽3丈,通体覆以瓦屋,分为28间,中连通过甬道,宽3米,两边各设长木作凳供人休憩。凳与栏壁间设店铺摊位,有山货、土产、日用百杂和风味小吃。可以想像,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它是鄞江镇北面百姓通往勾章县市的必经之桥。

鄞江镇(又名小溪镇)在历史上作为县治,在隋、唐、宋朝时曾经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由此也可想像鄞江桥在当时的重要性。

鄞江镇每年有“三月三”“六月六”和“十月十”三次庙会活动。庙会是为了纪念建造它山堰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鄞县县令王元玮和筑大坝捐躯的“十兄弟”而举行的纪念活动。庙会期间,各地商贾市民纷至沓来,鄞江桥上张灯结彩,衣服被子、床上用品、风味小吃在鄞江桥上摆放得琳琅满目,还有测字看相的、卖狗皮膏药的,吆五喝六,热闹非凡。

冬天,人们坐在桥上晒晒太阳,修补农具衣服,看看日出日落。夏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着草席、躺椅来桥上纳凉聊天,一天的劳累就在海阔天空的闲聊中烟消云散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廊桥更是尽情玩耍的好地方,打弹子、滚铁环、踢毽子,也可以手持鱼竿,坐在长板凳上,放长线钓江叉鱼。

1979年,这座鄞江人民引以为豪的古桥,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所谓现代化混凝土石拱桥。2014年,鄞江的一些企业家和热心人士共捐资1500万元,在距原桥址近百米的上游,重新仿造了一座鄞江桥,多少弥补了人们的那份遗憾,如今也成了外地游客来鄞江的打卡地。

2025-10-04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8801.html 1 3 鄞江山水鄞江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