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清晨6点,四明山深处的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还沉浸在薄雾里,72岁的沈调春已和老伴踩着露水出摊。村口百年枫树下,两张木质长桌被擦得锃亮,刚采的毛栗堆成小山,红透的吊红挂在竹篮边晃悠,竹筛里的番薯枣冒着热气,甜香顺着山风飘向远方。
“10年前,村口没几个摊位,我出摊一天卖不到20元。昨天,光吊红就卖了好几斤!”沈调春一边装货,一边指着沿山路铺开的十多家摊位说,“这些都是老邻居。10月一到,游客从村口排到观景台,我们的土货特别抢手。”
今年国庆假期,余姚柿林村的山货市集、奉化溪口桃源路的夜市集、海曙李家坑村的非遗市集,尤其是江北慈城古县城全新推出的“去慈城赶集”文旅IP等,不仅成了游客打卡网红地,更以“聚而不乱、闹而不堵”的烟火气息,让小市集撑起大生意,一如现实版《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繁华。
余姚柿林村:
山货摊前的“十年之变”
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的市集,藏在四明山的“褶皱”间。这个因柿子闻名的古村,10月柿子红透,石板路被游客踩得发亮,村民摊位沿进村主干道有序排布,既不占道,又能让游客边逛边买,把山乡味道装进行囊。
沈调春的摊位在村口“C位”,10多年来,她看着村子从“养在深闺”到“游客盈门”。“以前没游客,毛栗、笋干只能托人捎到镇上卖,一斤笋干才几元钱。现在游客尝一口就下单,这两天,不少游客买去当伴手礼。”她指着摊位上的笋干说,这是和老伴一起晒的,用的是村里老品种油菜,“游客说我们农家乐的笋干烤肉特别香,有人一次买了10斤,说要寄给外地的儿女。”
沿山路往里走,古树林下王阿姨的摊位前围满了人。除了常见山货,她还摆着手工柿饼和刚采的吊红。“来来来,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王阿姨递出吊红招呼游客,“以前,我在小道找个石堆就摆摊了,游客走路都不方便,更少有人光顾摊位了。现在村里还修了小木凳,游客能歇脚,我们卖货也安心。”
“市集火了,日子也甜了!”村民老沈是第一次摆摊,卖的是四明山高山野生茶叶。“以前等茶商来收,现在游客自己买,这几天卖了好几斤呢。”他一边冲新茶,一边笑,茶香混合着山风,引人驻足。
奉化溪口桃源路:
从“独摊”到“百摊”的烟火升级
如果说柿林村市集是“山乡味道”,奉化溪口镇桃源路的市集便是“市井烟火”的代表。这条不足200米长的街道,如今成了宁波最火夜市之一——每天傍晚5点到夜里10点,五六十家摊位沿街铺开,亮如白昼,烤串香、奶茶甜、吆喝声交织,热闹得像过年,不少市民从宁波市区专程赶来。
“14年了,我看着这条路从冷清变热闹!”58岁的王建华守着“杭州烧饼”摊,面前排着数十人的长队。他是富阳人,2011年就来这里摆摊,“那时候整条街就我一个摊位,一天能卖100多个烧饼;今年8月开始这里火了,国庆节一晚卖了数百个,光‘全家福’烧饼就卖了好几十个,不少人是回头客。”
王建华的“全家福”烧饼是招牌,夹着干菜扣肉、里脊肉、火腿肠,咬一口酥脆喷香。“游客从宁波市区、慈溪、余姚赶来,都说别处没这味道。”他笑着说,起初担心新增摊位会抢生意,“没想到摊位多了客流也多,双节客流比平时翻三倍。”
空闲时,王建华会在路口帮着维护交通。“游客多了容易堵,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帮着引导,大家逛得舒心。”他的举动成了暖心风景,不少摊主跟着学,有的帮看孩子,有的给酒店引导停车。
慧师傅在奉化摆摊7年,今年8月从江口街道三横夜市“搬”到溪口桃源路。“听说这里人气旺,就来了,生意比以前好太多!最近一晚能卖2000元左右,老顾客特意来溪口找我,说‘就爱吃你家虾滑’。”
“铁打的茶”摊位前,刘女士和朋友忙着捶柠檬,青提、柠檬、冰块碰撞出脆响。“凌晨收摊就去采购,青提要甜的,柠檬要一级的,不然饮品不好喝。”她擦着汗说,招牌青提柠檬茶平时一天卖百来杯,假期一天能卖400多杯,“从傍晚忙到深夜,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手捶酸了,单子根本做不完。”
作为桃源夜市的第一批摊主,溪口人夏凯斌表示:“两个月前也就10多家摊位,现在五六十家连成片,本地摊主占八成。”记者了解到,每天收摊后摊主会主动清理垃圾,还有环卫工人来帮忙打扫。
宁波市集的“烟火版图”
这个假期,宁波的市集烟火气不止在余姚、奉化。海曙李家坑村的山货市集藏在四明山革命老区,野生猕猴桃、高山土豆、手工笋干成了抢手货;江北慈城古县城的“去慈城赶集”IP,更把“千年古街”与“假期烟火”融合,打造出现实版《清明上河图》的体验感——青石板路两侧,黛瓦白墙下上百个摊位集结风味与非遗老行当,水陆联动演艺轮番上演,全城实景剧本杀让游客沉浸式“入戏”,走在其中像穿越到旧时市集。
“在古街赶集,假期多了几分过年味!”52岁的慈城本地人陈姐,摊位前总排着队。“政府把摊位安排在古建筑骑楼下,能遮风挡雨,还统一做了招牌,晚上亮灯时拍照特别好看,游客都愿意来。”她一边打包年糕饺一边说,节日营业额比平时翻4倍。
此外,宁海许家山市集把非遗手作搬进古村,竹编、剪纸等摊位前,游客拍照打卡还亲手体验;西店滩涂市集更有特色,游客能挖弹涂鱼、花蛤,玩累了就上岸,逛集市吃小吃。
这个国庆假期,宁波的小市集用烟火气点亮城乡夜空,也用“大生意”写就民生答卷。从四明山山货摊到慈城年糕饺摊,从非遗老手艺到年轻人喜爱的奶茶摊,每个摊位背后是普通人的奋斗,每笔交易都是城乡共富的注脚。记者 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