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企查查大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涌现出120起IPO前投融资事件——平均每2.5天就有一起。这些资金不仅流向新材料、集成电路、新能源等硬核制造业,还在向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物种”投票。
1
AI与机器人加“数”奔跑
今年以来,DeepSeek和宇树科技的爆火,让AI和具身智能成为资本聚焦的热点。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的120起IPO前投融资事件中,人工智能相关就有9起,另有8起和机器人相关。其中,时空智子、云锦微、柏奥尼克等3个项目,在短短9个月内至少斩获2次融资。
在人工智能领域,宁波不乏把模型写进产业、把算法落到生活的“硬核”项目——
博登智能的核心产品,是基于AI的数据标注平台,为原本依赖“人海战术”的AI训练工作提质增效,和吉利汽车、阿里、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加速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落地,预计今年营收突破2.5亿元。上海国和投资正是“相中”其精准卡位千亿级“赛道”的实力,予以约亿元的独家投资。
万有引力是全国首家XR专用芯片设计公司。近期,该公司研制出国内首颗5nm空间计算芯片X100,将XR设备的延时降低至10毫秒以内,解决用户“易眩晕”的痛点;另有一款针对AI眼镜的芯片即将发布,旨在让AI眼镜成为和普通眼镜一样轻便的“全天候AI助手”,甚至和智能手机一样成为生活中的“标配”。
时空智子打造垂类AI大模型,为国土空间管理装上“中央大脑”,今年依次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A+轮融资;时识科技深耕的类脑智能,则摆脱大模型“拼算力”的范式,模拟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让AI“极省电”思考。据企查查数据,该公司已至少获得12次融资,足以看出资本“押注”该“赛道”的热情。
具身智能是时下热门话题,让AI“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在宇树“刷屏”之际,“阿拉宁波”也有资本重仓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厂——
柏奥尼克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Adam,拿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武术项目冠军。它不仅有强大的运动控制能力,还将发力工业制造、物流配送、消费领域等多元场景,赢得全球知名科创平台璞跃(Plug and Play)、新经济领域早期投资方险峰(K2VC)的青睐。今年10月,其坐落在高新区的新生产线将全面投产。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领航者2号NAVIAI”,已展示在工业场景的精准作业能力。它已进入中控技术富阳工厂参与涂覆工作,还能在服装工厂完成面料抓取、平整铺设、自动缝纫等“一条龙”工序。其背后的投资方既有方广资本、冯源资本等创投机构,又有浙创投、宁波通商基金等地方国资的身影。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显眼包”是今年已获得2轮融资的云锦微,为具身智能提供“云锦OS”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边缘计算,已服务中国电子、上汽集团等“大厂”。其创始人曾是“AI四小龙”之一依图科技的高管。该公司天使轮融资的“金主”则是大名鼎鼎的科大讯飞。
2
6起事件金额突破亿元
从融资轮次看,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的120起投融资事件中,处于Pre-A轮及以上的项目占三分之二,更有四分之一为B轮及以上轮次。这表明,宁波的多数投资标的,已完成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的验证,具备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中,6起事件的融资规模突破亿元。这些项目让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甚至已具备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江湖地位”。
亦唐智能的高速高精度贴片机,将电子元件贴装在集成电路板上,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效率已跻身全球第二梯队。该公司创始人于兴虎博士表示,“完成A轮融资将推动我们向资本市场进军,目标是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
天擎航天主要研发生产固体运载火箭及其动力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今年1月订单就已排到2026年。这家“造火箭”的民营企业,还在抢占低空经济的风口,研发无人机、eVOTL等项目。来自普华资本的C+轮融资,将助力企业实现“航天报国、产业赋能”的使命。
中科祥龙深耕增材制造行业,即“3D打印”。依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支持,该公司构建参数化建模与多学科仿真平台,服务于航空航天的轻量化零部件设计。在上海国和投资和见识资本的助力下,该公司将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的飞行器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对企业而言,资本的加持,不仅能“输血”,更是“造血”——将亿元资金转化为研发加速器、产能放大器、市场敲门砖。当越来越多企业成长为“明日之星”,宁波的“产业森林”将更枝繁叶茂。
记者 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