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揉个月亮

作者自己做的月饼。

中秋将至,街上的月饼摊子又支棱起来了。我站在摊前,看着那些包装得花里胡哨的月饼,心里盘算着自己动手做几个。往年都是买现成的,今年不知怎的,忽然想自己试试。老公说我是闲得慌,我却觉得过节嘛,总得有点过节的样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的诗悄然浮上心头,是啊,古月今辉依然,人世的节味似乎淡薄了许多。

秋日的风已带微凉,市场里人声鼎沸,满是时令的丰饶。我买了中筋面粉,新鲜猪油,挑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老板娘听我说买肉是为做月饼,一脸诧异:“如今谁还自己做月饼啊?”我微微一笑,思忖,你们年轻人何尝明白,这月饼里包裹的,是果腹之食,更是千百年间沉淀下来的团圆之念和劳作的体温。还买了现成的细滑豆沙馅,预备着做甜咸两种月饼。

回家处理肉丁,用料酒、酱油、五香粉将其浸染入味。切肉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与精准,肥瘦搭配要均匀,肉丁大小得合宜,太大难以入味,太小又失了嚼头。腌肉等待的时候,我开始揉面。面粉倾入盆中,中央掏出一个窝,倒入温水和融化的猪油。在水油融合的液体里搅动片刻,徐徐拨入面粉。和面实为体力活,揉着揉着,胳膊便酸胀起来。面需揉到“三光”境界——盆光、手光、面光,方才算好。揉妥的面团盖了湿布静置醒发,我又去照看腌好的肉。调好的肉馅搁置一旁。豆沙馅是现成的,搓成小球备用。

我再度揉弄面团,醒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皮。包馅时需小心翼翼,馅料不能填塞过满,否则入炉烘烤便会开裂。我手笨,起初两个包得歪歪扭扭,到第三只才渐渐摸到门路。月饼模子是个老物件了,木质的花纹已模糊不清。把包好的月饼坯子按进模内,用力一压,再轻磕倒出,一枚月饼初具雏形。做了一盘咸月饼,一盘豆沙月饼。

烤箱预热好,我把月饼一个个放进去。透过玻璃门看着它们慢慢鼓起,颜色由白转黄,最后变成金褐色。满屋子都是面香混着肉香,老公从书房探出头来:“真香啊,什么时候能吃?”正说着,儿子儿媳妇也下班推门进来了。

“急什么,还得回油呢。”我把烤好的月饼取出来晾着。刚出炉的月饼得放一会,等油分浸润均匀才好吃。炉火映照下月饼色泽渐深,像是月光滤去了枝叶婆娑的遮蔽,沉淀为盘中圆满、澄澈的金黄。这静置回油的过程,不正如时间本身无声的酝酿?唯有经过光阴的浸润,滋味才真正醇厚悠长。寻常灯火下的揉捏捶打,使明月有了可亲的温度,使清冷的辉光融入了人间的烟火和劳作的喘息。

是夜,天心月圆,清辉如练。今年的中秋和往年不同,我们家多了一位温婉可人的新儿媳妇,一家子在阳台上小坐,切了一枚月饼尝新。酥皮层层叠叠如书页,咸香的肉馅油润适口,毫不腻人。儿子连吃两小块,直言比店里买的还要好吃。儿媳妇吃了一小块豆沙月饼。此刻,看着青春洋溢的一对佳人,我填了首《满庭芳》的词:

“桂树初开,蒹葭半捲,月筛疏影初明。小园芳靓,观大雁飞行。银杏黄花坠落,秋光硕、果实丰盛。清风里,残荷独立,仿佛奏银筝。

温馨,团聚日,佳肴醉眼,美酒飞觥。煮甘露盈衿,一片云蒸。半百素心挚爱,年华去,家属恩情。聊天喜,平常人世,安业在桥城。”

2025-10-01 □金幼萼 文/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8568.html 1 3 揉个月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