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故事里读懂假期经济的温度

社区“团长”胡丽娜将柚子礼盒装车。

当国庆的红旗映着中秋的月光,宁波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正以更细腻的笔触,写在社区团购的分拣台上、乡村果园的枝头上,也藏在集市的烟火、民宿的灯光、村咖的香气中。这些散落在村社角落的 “毛细血管”经济,或许没有宏观数据的波澜壮阔,却装着普通人的生计与梦想,承载着假期消费的鲜活脉动。

即日起,本报推出“长假村社财报”系列报道。我们不聚焦商圈的大客流、景区的高营收,而是把镜头对准基层经济的“小人物”“小故事”:跟着社区团购“团长”,看他们如何接住双节“爆单”的热度;走进集市,听摊主们讲讲假期里翻番的营业额;再去乡村果园、社区工坊、民宿小院,看采摘游的游客如何装满果篮,看手艺人如何用老底子美食留住乡愁,看民宿老板如何在忙碌中平衡服务与收益……

“长假村社财报”,没有复杂的计算公式,却有最真实的经营账本——可能是“团长”手机里新增的客户微信,是集市摊主单日卖出的300份小吃,是民宿连续几天满房的订单记录。

接下来的几天,让我们每天翻开一页“财报”,一起走进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遇见那些努力生活、用心经营的宁波人,在他们的故事里,读懂假期经济的温度,看见一座城市的民生底色。

2025-10-0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8553.html 1 3 在他们的故事里读懂假期经济的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