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华菊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

宁波野生动物园“动物幼儿园”全新升级

听专家介绍如何给动物宝宝当“奶妈”

严华菊和蜜熊在一起。

动物幼儿园升级成为严华菊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国庆前夕,宁波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幼儿园”全新升级,挂牌成立“严华菊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这可不是挂块牌子那么简单,而是告诉每一个经过“动物幼儿园“的人:每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全新升级后的“动物幼儿园”新来了两只小家伙:蜜熊和细尾獴。蜜熊出生于今年7月19日,因为它的妈妈是第一次当妈妈,还没学会怎么带孩子,只能转由人工育幼;细尾獴出生于8月19日,刚出生时只有20克重,经过“奶妈”一个多月的照顾,目前体重已增至100克。

两个小家伙虽然个头小,但都拥有一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一副古灵精怪的样子。“这是我们第一次对细尾獴和蜜熊两种动物展开人工育幼,感觉不是很难养。”严华菊的语气中充满笃定。

给各式各样的动物宝宝当“奶妈”,真的像严华菊说的那样轻松吗?

曾用“土办法”成功繁育东方白鹤

严华菊是2005年3月到宁波野生动物园工作的,等待她的是三台孵化机里的200多只野鸭蛋、大雁蛋、天鹅蛋。人工孵化,并不是把蛋放进孵化机就万事大吉。严华菊说:“每天每隔6小时-8小时我们就要停下并打开孵化机,让空气自然流通,模拟自然孵化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凉蛋’。”

伴随着幼雏“叽叽喳喳”破壳而出,严华菊和同事才发现,等待她们的还有更多难题:同一批次出生的蛋相继破壳,给这些小家伙们喂食,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每天要切80公斤-100公斤的菜,切完菜,手都抬不起来。

黑天鹅的幼雏有点娇气,尤其是早期,由于双脚还没完全发育,无法长时间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行走,容易脱臼。“那时我们没经验,就参考其他动物园的做法,给它们做了网箱,一半拴在地上,一半浸在水里;在给它们提供的饲料中也会增加一些微量元素。”

不同禽类的幼雏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像东方白鹳,属于晚成鸟,不是天生就会自主进食,早期需要人工喂养,“要先把黄鳝打成浆,把骨头碎渣全都过滤干净,才能给它们吃。”

东方白鹳的脖子比较长,普通的婴儿奶嘴根本无法满足它们的进食需求。“当时网络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很多工具买不到,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后来想到‘旺旺碎碎冰’的包装,刚好合适,就暂时用那个代替。”严华菊回忆。

就是靠着这些“土办法”,宁波野生动物园成功繁育四五只东方白鹤,在当时整个华东的动物园界都属于“遥遥领先”。

像这种寻找“平替”的情况,严华菊和同事们遇到过很多,比如在喂小骆驼时,一次要喂很多,找不到大小合适的容器,就用洗干净、消完毒的洗发水瓶子代替:比如在饲养斑狐猴时,就得用注射器慢慢推送,还得把握推送的节奏……

还人工繁育了很多珍稀动物

2021年4月,安哥洛卡象龟“洛洛”在宁波野生动物园出生。这在宁波野生动物园人工繁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亚洲第二例、国内第一例在动物园出生的安哥洛卡象龟。此前,只有欧美的少数机构和动物园有过繁殖记录;在亚洲,仅日木横滨的一家动物园在2017年有繁殖成活记录。

“洛洛”的父母是2020年5月9日到宁波野生动物园安家的。为了它们能安心“落户“,动物园特地聘请来自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的国内顶级龟类饲养专家,根据它们的习性和特点,设计了“陆龟别墅”,最大程度模仿其栖息地原始风貌,同时还多次开展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繁育研究等探讨。

2020年8月22日,“洛洛”的父母产下第一批4枚蛋;之后,它们又分两次产下共计7枚蛋。“洛洛”是所有同伴中第一个出生的。安哥洛卡象龟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海岸的五片隔离森林区城内,在不到160平方公里的获小分布范围内仅有不到600只的野生个体。该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列为极危(CR)物种(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高两级别),被《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附录1,是极为珍稀的濒危动物。

安哥洛卡象龟的性情比较胆怯,一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因此饲养难度大,需要控制好适宜的温湿度和粗纤维的饲料。安哥洛卡象龟的性成熟间隔时间非常长,雌龟通常要15岁到20岁才能产卵,每个繁殖季只产1窝-3窝卵,每窝仅有2枚-4枚卵,受精率和孵化率不足50%。

人工孵化、繁育安哥洛卡象龟同样存很大难度,它的卵对温度、湿度、用于孵化的材料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甚至母龟产卵后,卵在取出孵化时要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可随意翻动。

因此,目前国内饲养、展出安哥洛卡象龟的动物园屈指可数。“洛洛”的出生意味着宁波野生动物园攻克了安哥洛卡象龟人工饲育的三大难题:饲养成活难、成功交配难和孵化育幼难,对安哥洛卡象龟的人工繁育、种群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宁波野生动物园经由人工繁育的珍稀动物还有很多,比如金丝猴。金丝猴“二宝”于2022年5月出生。它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更是宁波野生动物园首只人工育幼的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幼崽胃肠道系统很容易受损,在人工育幼条件下,成活率很低。目前,在国内动物园,很少有成功的先例可借鉴。

“二宝”出生后也是命运多舛,在育婴箱里待了两个月才出来,还一度受到肠道不适的困扰。随着它慢慢长大,如何实现饲料的平稳过渡,是人工育幼过程中最难的一关。如果是川金丝猴妈妈自己带崽,幼崽就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妈妈的举动来学习,但在人工育幼条件下,就需要由育幼员带幼崽来完成。这个过程不是从“吃”开始,而是从“玩”开始。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既要给它空间去探索世界,又要确保它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只有细心、细心,更细心。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妈妈奶水不足而不得不人工育幼的黑猩猩“憨憨”,在育幼员的悉心照料下,自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是宁波野生动物园的项流明星。“还有小熊猫。我们是在2017年才第一次成功繁育小熊猫。它最大的繁育难点是温度的控制,甚至一些专业单位一直到2023年才克服相关难题。”记者 石承承/文 崔引/摄

2025-09-30 听专家介绍如何给动物宝宝当“奶妈” “严华菊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8425.html 1 3 宁波野生动物园“动物幼儿园”全新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