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everyone!中秋节快乐!”9月27日晚,鄞州区邱隘镇上湖社区活动室灯火通明,记者刚走近门口,就听见一阵中英双语交织的笑声——新加坡籍居民张宝玲(Pohleng)正举着一块月饼,用中英双语分享中秋节的习俗。她身旁的美国籍丈夫Tom Howe则时不时补充几句国外节日庆典趣闻,偶尔也会蹦出几句不太流利的中文,二十多位社区居民跟着这两位“洋老师”,大声朗读着英语单词,热闹又温馨。
社区英语角火爆,课后交流“拖堂”半小时
“中秋赏月时,我们会和家人聊些什么?可以试着用‘I like to……’句式说说。”当晚的英语角以“中秋节”为主题,张宝玲特意从家里带来了月饼、灯笼等道具,还提前打印了“猜灯谜”的英文谜面。记者注意到,她没用刻板的课本,而是把习俗融入日常对话,让原本有些拘谨的居民很快放松下来。
“张老师,‘阖家团圆’用英语怎么说更贴切?”活动快结束时,34岁的退役军人何杰举着手追问。90后的他是英语角的“铁杆粉丝”,计划明年考研,口语一直是“短板”。得知社区开办免费英语角,他第一时间报名,如今每期都提前半小时到场。“两位老师特别有耐心,会结合生活场景教实用表达,还会分享国外的文化习俗,比单纯背单词有趣多了!”何杰笑着表示,几节课下来,他的口语流利了不少,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原定两小时的活动结束后,居民们没着急离开,有的围着Tom请教发音,有的拉着张宝玲聊出国旅游的注意事项。“每次都要‘拖堂’半小时,大家热情太高,太感染人了!”张宝玲笑着说,“刚开课时有人不敢说话,现在都能主动分享,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据了解,这个公益英语角9月初才正式推出,每周开一次课,初期微信群只有50人,如今已突破130人,“每次报名都靠‘抢’,几秒就满了,不少居民还在群里留言‘求加场’。”上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朱金世表示。
定居宁波后,这对退休教师开启公益课堂
“其实最早是从孩子的课堂开始的。”聊起开办双语课的初衷,张宝玲介绍,早在今年7月,14个孩子围坐在社区暑期假日学校的地板上,跟着她唱英文儿歌,每个人胸前都贴着英文名牌。“当时教他们用动作介绍自己的英文名,有个9岁的女孩张讷敏给自己取名‘Diamond’,介绍时还特意做了个高抬腿,逗得大家直笑。”张宝玲回忆。
两个小时的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础英语问候,更在互动中懂得了分享与尊重。“教英语只是载体,我们更想传递‘多元友好’的种子。”张宝玲说,这堂课后,她和Tom坚定了在社区开展常态化活动的决心。
张宝玲今年62岁,曾是新加坡资深数学教师,Tom今年76岁,有着多年大学教学经验,两人早年在北京生活,2016年暂离中国照顾孙辈,今年3月退休后来到宁波,特意选择定居上湖社区。“我们在美国和北京生活时,就常参与社区活动,特别清楚邻里间需要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谈及英语角的定位,张宝玲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把这里只当作简单的“英语课堂”,而是想打造成中外居民沟通的“连心桥”,不仅教语言,还会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生活小技巧。“语言是工具,真正的目的是让大家互相了解、成为朋友。”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石海彤 朱俊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