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68名医务人员

两月减重181公斤其中“冠军”减重16公斤

专家:科学饮食,将运动融入生活

邬玉婷减重前后对比。

“小蛮腰奖”“增肌奖”“紧致翘臀奖”获得者领奖。

短短两个多月,68名职工累计减重181公斤,单人最高减重16公斤……9月24日,宁波市第二医院“快乐‘医’身轻”职工减脂大赛亮出“成绩单”。医务工作者平时的工作节奏较快,他们是如何实现高效减脂的?其中又有哪些细节值得普通人借鉴?

“冠军” 吃饱了更有力气减肥

邬玉婷是本次职工减脂大赛的冠军。近两个月,她从90公斤减至74公斤,狂甩16公斤,不仅身形小了一号,整个人也更显挺拔利落,精气神十足。除了体重下降,身体的其他多项指标变化也相当喜人:体脂率从42.6%降到37.1%,腰围小了19厘米,臀围小了11厘米。

“这么大的变化,之前的我想都不敢想。以前我也试过节食减肥,基本不敢吃主食,光吃水煮菜和牛肉,那叫一个痛苦!体重是掉了,但人也快抑郁了,而且一恢复正常吃饭就反弹,打击太大了。”邬玉婷坦言,曾以为减肥注定是条“苦行僧”之路。

这次参赛后,她才意识到减重不靠饿肚子,而是要学会正确吃,吃饱了更有力气减肥。在临床营养科专家的指导下,她学习了科学饮食的“211食谱”,并网购了一个四格餐盘和一把食物秤来控制饮食量。

“最大的那格,我必须用蔬菜填满;第二大的,放半荤半素;两个小格子,一个装主食,一个装纯荤菜。”邬玉婷一边说一边比画,这套方法让她吃得明明白白,每顿的蔬菜控制在200克-250克、肉类80克、主食熟重100克-120克,烹饪上以蒸煮为主,稍微少油少盐一些。“嘴巴没怎么受委屈,该吃的都吃了,只是量控制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拒绝“放纵餐”。“偶尔会和家人朋友吃顿火锅或者贵州烙锅,但我会告诉自己,不能贪多,解馋即可,心态好了,反而不会报复性进食。”她通常将放纵餐安排在中午,并通过减少临近几餐的进食量,弥补放纵时超出的热量。

运动上,她按中医康复科医生建议,每周运动三到五天,时间充裕就去江边跑步,工作忙就在小区里爬楼梯,一般是爬四趟9楼,再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就连午休习惯也改了:“以前吃完就躺,现在怎么也得在科室里溜达一会。这种小细节,累积起来效果很大。”

获奖者 比的是减脂更是健康

除了冠军,其他获奖者也把减重研究明白了,各有“减脂秘籍”。比如“小蛮腰奖”得主石峰,腰围从90厘米减至78厘米。他的秘诀是:清晨喝一杯黑咖啡后,进行半小时空腹慢跑。“咖啡既提神又促代谢,能更好地燃脂。”但他提醒,这种空腹运动方式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比如“增肌奖”获得者赵汉新体重虽然没减几斤,但他完全不慌,“因为我的体脂率下降很明显,换算一下相当于用肌肉替换了1.5公斤纯脂肪。以前是‘软胖子’,现在是‘硬汉子’!”他笑着说,比赛期间他经常抽空去健身房,先有氧后力量,配合高蛋白饮食,现在身体上有了些许肌肉线条。“很多人只看体重数字,其实体脂率和肌肉量也很关键。”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减重比的不是谁更瘦,而是谁更健康。”该院副院长刘鹏介绍,本次比赛综合评估体重下降率、体脂率变化、肌肉量提升等多项指标,“打破饿肚子才能瘦的误区,让大家知道科学减重能做到增肌减脂同步进行,不用遭罪也能瘦得健康。”

他表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减重成效:“体重没有下降,不代表减重没有效果。本次比赛中,有多名职工和赵汉新情况类似,体重变化不大,但体脂率下降、肌肉量增加,整体健康水平提升,这同样是成功的减重。我们也鼓励大家跳出‘唯体重论’的旧观念,关注身体的真实改善。”

专家 记牢这七条实用减重建议

颁奖礼交流期间,作为全院减重行动背后的“功臣”、全程指导参赛职工科学饮食、运动的MDT办公室副主任陈思、临床营养科专家徐斌斌、中医康复科专家刘璐,结合比赛期间选手表现与国家指南,给出以下几点实用建议:

一是做到科学的“入不敷出”。减重的本质是创造热量差,即让热量摄入<热量消耗。科学减重要保证营养摄入充足而均衡,不用追求极端热量差,每日300千卡-500千卡的热量缺口更易坚持,也能避免身体代谢紊乱。

二是“挑剔”吃主食,粗细搭配。不是不能吃主食,而是要“挑着吃”。把一半精米白面换成糙米、燕麦、玉米等全谷物,它们膳食纤维丰富,升糖慢,抗饿能力更强。吃饭时,不妨尝试“蔬菜→蛋白质→主食”的顺序,这样可以增强饱腹感,平稳餐后血糖。

三是蔬菜要管饱,蛋白要选优。争取每天摄入两斤左右的各类蔬菜,尤其多吃深色蔬菜(如西蓝花、紫甘蓝等),富含抗氧化物质。水果适量吃,每天半斤左右即可,不宜替代正餐或过量食用。蛋白质要选“优质款”,鸡蛋、鱼虾、豆腐、豆制品都是好选择,尽量多吃鸡肉、鱼肉等白肉,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鳕鱼)、海带等还能抗炎。奶制品应优先选低脂、脱脂款,而酸奶要选无糖的,因为含糖酸奶可能会破坏益生菌活性。要是偶尔来不及吃饭,一片全麦面包加一块非油炸豆干,就是份简单又营养的“应急餐”。

四是做“蒸”君子,少“炒”闹。尽量多采用蒸、煮、凉拌、低温慢炖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和红烧,养成少油少盐的口味。

五是选择少加工、近天然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如薯片、蛋糕、巧克力等。它们通常高热量、低营养。并非完全不能碰,但要做到适可而止,控制频率和分量。

六是运动融入生活。运动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爬楼梯、快走、慢跑、居家抗组训练(如开合跳、蹲马步等)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关键在于规律和坚持,尽量每周保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特别是“快走楼梯”这项运动,居家或是工作地点都能进行,最容易执行,建议每天爬4趟(上楼保持匀速,下楼乘坐电梯),按个人身体情况控制单趟层数(低等强度为5层-8层,中等强度为8层-12层,中高强度为15层-18层),爬楼期间心跳宜控制在120次/分-130次/分,可适当加深呼吸促进脂肪排出,趟与趟之间休息至呼吸均匀。特别要提醒的是,运动期间注意安全,做好热身,避免受伤。

七是关注体脂率变化。减脂和增肌可以同时进行,肌肉量增加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形成“易瘦体质”,无论是对短期减肥还是长期维持都有较大好处。多进行力量训练,配合蛋白质摄入,是增肌减脂的有效途径。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俞俊妍 文/摄

2025-09-26 专家:科学饮食,将运动融入生活 这家医院68名医务人员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7769.html 1 3 两月减重181公斤其中“冠军”减重16公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