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疑心老伴有外遇 原来是患了这种病!

专家呼吁关爱身边老人,一起早防早治阿尔茨海默病

邱聪龙主任在查房。

九旬老人莫名怀疑老伴有外遇,还总觉得有人要谋害自己;七旬老太突然变得爱唠叨,同样一件事反复向家人交代很多遍……这些可能看上去像是“老糊涂”的表现,实际上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困扰众多老年群体的“记忆橡皮擦”。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逐渐丧失记忆、认知能力,最终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作为宁波市失智症诊治中心挂靠单位,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为老人进行认知障碍筛查。专家提醒,只有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才能做到对这种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守护更多老人的记忆和认知。

1

到底是精神疾病还是老年痴呆?

血中致病蛋白检测帮老人找到病因

病房走廊的墙面上挂满五彩斑斓的涂色画,园艺室里,各种植物盆栽郁郁葱葱,水壶、小铲子、土壤肥料一应俱全……走进宁波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心理科病房,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作画和养护植物都是老人日常治疗的一部分。为了方便失智老人辨认自己的房间,这里不少病房门口用显眼醒目的水果做标识。病房里还设有专门的怀旧室,里面放着医护人员从各处收集来的老物件,二八大杠的老式自行车、老式灶台、缝纫机、电视机一应俱全。这些陈设都是为了帮助老人唤醒记忆,守护宝贵的认知。

住进老年心理科病房半年多,90多岁的李奶奶情况好多了,家人来探望的时候她很少说起自己妄想中的各种威胁,看到老人现在的状况,家人很是欣慰。

李奶奶和老伴相守一生,感情甚笃,如今两人都过了鲐背之年,家人对他们的照顾也格外尽心。没想到半年多前,李奶奶突然性情大变,她总是怀疑老伴出轨了,在外面有“小三”,老伴和家人如何解释她也不相信。这以后,老人开始变得健忘,像吃饭这样的事情也常常转身就忘记,觉得自己没有吃过。刚开始,家人只觉得老人上了年纪“老糊涂”了,没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李奶奶的情况更厉害了,除了不断猜疑老伴,还担心“小三”会纠集一帮人迫害自己,因此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得晚上睡不着觉。至此家人坐不住了,怀疑老人精神出了问题,赶紧带老人到康宁医院就诊。

“从老人的临床表现看,有健忘、猜疑、妄想等表现,和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都符合。”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心理科九病区副主任邱聪龙介绍,过去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心理评估等方式,主观成分比较大。随着医学界对这种疾病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有了客观确诊依据,那就是通过脑脊液、外周血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种致病蛋白,这种检测结果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金标准。

邱医生和李奶奶的家属协商后,采用了外周血检查的方式,果然发现老人身体里的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呈现强阳性。也就是说,老人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而不是家人以为的精神分裂症。经过几个月的对症治疗,老人的情况有所缓解,睡眠好多了,也很少提及对老伴的猜疑。

2

平时话不多的老妈突然爱唠叨

多方评估最终确诊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的防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只有尽早发现才能有效守护患者的认知。可喜的是,随着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提升,早早发现疾病苗头并带老人来筛查的情况越来越多。

“医生,我妈妈最近有点不对劲,一件事情要翻来覆去地说,以前她从来不这样。”上周,在邱聪龙主任的门诊来了一对母女,妈妈今年72岁。女儿表示妈妈最近一段时间变化挺大,以前干脆利落的她,现在总是絮絮叨叨。交代女儿的事情会一遍遍地说。以前老人干农活时很少把东西落在地里,现在总是丢三落四,回家了才想起来锄头、簸箕什么的忘了带回家。

“我妈妈是不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面对女儿的疑问,邱聪龙给老人做了一系列评估和测试。先做个简单的画钟测试,老人满分。做磁共振检查,发现海马体萎缩符合生理性萎缩程度,也没问题。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结合老人的文化程度,完全合格。在做难度更高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时,医生发生了端倪,满分30分的量表老人的得分只有13分。

“这位老人还没有到老年痴呆的程度,而是处于轻度认知功能下降阶段。”邱聪龙介绍,轻度认知功能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阶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约为15%,有半数左右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

而对老人的女儿最关心的是能否治疗的问题,邱聪龙表示,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黄金治疗期。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缺乏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核心手段。如今阿尔茨海默病病因治疗的药物已经上市,这种药物可通过精准清除大脑中的致病蛋白,从根源上减缓病情进展。不过治疗之前,老人要先经过致病蛋白检测,提前确定老人最终是否会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确认符合用药条件后再接受治疗。如果老人不选择病因治疗,也可以通过早期认知训练来减缓疾病发展的脚步,如增加阅读、抄写等。此外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等都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

3

失智症筛查深入社区

2年时间筛出400多位患者

一个失智老人背后,往往是一个疲惫的家庭。早期筛查和干预,能让老人多几年清醒时光,给家庭减轻负担。为了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挂靠在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宁波市失智症诊治中心近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相关知识。

从2023年5月起,医院联合海曙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在海曙区启动了社区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为破解高龄、独居老人“出门难”问题,项目组推出“上门评估诊断服务”。由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组成“移动筛查队”,带着认知量表、血压仪等设备走街串巷,通过“集中+上门”的方式,共完成近4000位老人的记忆与情绪评估。通过对评估出来的高危老人经进一步诊断后,最终确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0余人。

“老人年龄越大,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越大。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邱聪龙介绍,中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卒中、抑郁症、听力损失、有痴呆症家族史者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防范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如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等。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张瀛 文/摄

2025-09-19 专家呼吁关爱身边老人,一起早防早治阿尔茨海默病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6766.html 1 3 九旬老太疑心老伴有外遇 原来是患了这种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