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电影《731》全球公映。该片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展细菌战研究,对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暴行。
1940年的秋天,宁波开明街也经历着一场由日军带来的鼠疫灾难。昨天上午,宁波开明街鼠疫细菌战幸存者以及受难者后代代表、宁波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工作人员、开明街附近居民、国际友人等在宁波民光影城观看《731》,通过光影连接,深刻体会历史之重、和平之重。
1
集中观影 回望不曾湮灭的“伤痕”
在开明街和中山东路的交叉口,街头广场的东南角,有一座锥形的塔式建筑,坐北朝南,将近三层楼高,通体为黄铜材质。
这是宁波开明街鼠疫细菌战遗址纪念碑。
资料记载,1940年10月27日,一架日本军机侵入宁波市上空,向毫无警觉的人们空投染有鼠疫杆菌的跳蚤、麦粒及面粉等。数天后,开明街一带暴发鼠疫,不少无辜的宁波市民惨死。
在观看电影之前,大家一同参观了宁波鼠疫灾难陈列馆。
陈列馆中间,摆放着一座沙盘,还原了当年开明街疫区的建筑模型,这是根据遇难者家属胡鼎阳提供的《疫区总平面图》制作的。
当天,胡鼎阳也来到了活动现场。胡鼎阳是疫区的幸存者之一,时至今日,他仍在搜集开明街鼠疫的相关资料和证据。
带着对历史的沉重回望,众人走进影院,在光影叙事中直面那段不容忘却的伤痛。
《731》聚焦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扭转战局,在哈尔滨平房区以“给水防疫”为名,秘密开展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企图以此挽回败局。
该片未映先热,“想看人数”创下纪录,成为内地影史猫眼平台“想看人数”最高的电影,在不含点映的情况下预售票房已破亿。
电影《731》中,有一幕详细呈现了日军进行跳蚤细菌装弹的过程。历史上,日军曾在中国多地发动细菌战,其中宁波、衢州、常德等地均为典型受害区域。
“我们看这个电影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不忘历史就是为了不再受战争的侵害,让我们全世界的人都能过和平的生活。”胡鼎阳说。
2
第三代开始讲述 记忆,从未终结
胡鼎阳的爷爷胡世桂,原本在开明街70号开了一家胡元兴骨牌店。鼠疫事件爆发后,短短几天内,家中4位亲人相继离世。幸存的除了胡鼎阳,还有他的妈妈和叔叔胡贤忠。
电影《731》上映前,曾公开播放过一段采访素材,胡贤忠亦曾现身讲述。
尽管历史如此沉痛,他们仍毅然站在人前,一次次诉说记忆,只为让更多人看清这段不容掩盖的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现场的人群中,陈薇芳作为宁波鼠疫受害家庭的第三代代表,静静站在其中。
她从小反复听爷爷陈阿定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年,陈阿定在开明街经营着一家店铺,却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年仅9岁的女儿。
“鼠疫中,我姑妈和一位伙计都不幸丧生。姑妈放学后喝了水缸里的水,当即感染,仅三天就离世了。另一位伙计把散落的麦粒扫起来,还高兴地对我奶奶说‘今天丰收了,扫了半筐麦子’。可就因为那一下,他也感染了……这足以说明那个细菌有多可怕。”陈薇芳回忆道。
看完电影《731》,她感慨万千。曾经只存在于家族口述中的历史,通过影像多了一份触目惊心的“实感”。
“2000年我爷爷去世后,十多年来是我的父母站出来向大家讲述这段历史。如今他们年事已高,这份责任传到了我们第三代人的肩上。”陈薇芳用坚定的语气说,“这些东西在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我现在也要把这些事一点一点地讲述给我女儿听,告诉她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本次公益观影为幕光公益(优秀国产影片展映)场次,由宁波市电影集团、宁波晚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国传中心、天一商圈商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执行承办。
记者 袁先鸣 石承承
实习生 毛梓恺 通讯员 方璐
●记者手记
电影《731》结尾,特别鸣谢了包括宁波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
当天观影嘉宾中,有宁波晚报退休记者龚国荣,2004年10月,他和宁波证人跟随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团团长王选自费赴日指证731细菌战,拍下一张张记录历史的照片。
多年来,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持续关注并记录这场细菌战的历史事实。相信这些历史永远有人记得,永远有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