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恽寿平的奇幻漂流

恽寿平像

恽寿平《仿徐崇嗣花卉图》

曾经,有一句网络语风靡一时:“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此话出自宁波民俗专家、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创始人何晓道先生之口。不由令人遐想:是什么样的少年,能让封建时代的女子放下矜持,大胆表白?

明末清初常州府武进县的恽寿平,一定是这样一个精致少年。

这个温润如玉的男子,出身书香门第,彬彬有礼,才学傍身。他的人生,充满了曲折离奇。颠沛半生、几经沉浮后,至晚年开创“常州画派”,成为著名的“清初六家”之一、毗陵“六逸之冠”、画界“大雅之宗”。他笔下的没骨花卉,柔情似水,独步天下。

恽寿平的父亲恽日初,是余姚“四贤”之一黄宗羲的同窗,他们同拜绍兴府山阴县蕺山先生刘宗周为师,研习经史。恽寿平一出生,就自带浙东学术的“基因”。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经历了什么?

少年的他,曾被总督夫人收为义子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瓯香馆主,是复社文人恽日初的幼子。他出生的时候,大明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生凋敝,强敌觊觎。

到他11岁那年,明亡,入关的清兵大举南下。恽日初带着三个儿子离开常州,踏上逃亡之路。

他们先是来到宁波、台州一带的天台山。稍作安顿,一边打探战事。传来的却是清兵势如破竹,江南多座城池望风披靡的消息。眼看浙江也非安全之地,他们只好继续南逃,来到福建建宁,参加了当地的武装抗清运动。

顺治五年(1648年),在浦城之战中,寿平的长兄战死。接着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不久建宁城陷落,寿平的二哥不知所终,他则被掳至清军兵营。所幸恽日初由于外出求援,免于罹难,但父子从此离散。

沦为俘虏的恽寿平此时是绝望的,敌人随时都有可能向他举起屠刀。也是他命不该绝,15岁的恽寿平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当时闽浙总督陈锦的夫人想打造首饰,选了很多款,都不满意。她想找一个善画的人,既有审美品位,又能按照她的意思画个样稿。也不知手下人从哪里得到的信息,说战俘中有个清秀少年擅长绘画。

就这样,总督夫人召见了恽寿平。这一见,恽寿平“丰神俊朗,进退从容”的外表和气度,令夫人怦然心动。

原来,陈锦夫妇膝下无子,夫人一直想收养一个义子。见寿平聪明秀气,谈吐得当,学识渊博,又能画画,当即相中。就这样,恽寿平成了总督的公子。

顺治九年(1652年),陈锦率部支援在海澄(今属漳州)作战的清军,遭遇郑成功的部队,战败后退守同安(今属厦门)时,被手下刺杀身亡。

陈锦是辽宁锦州人,其妻带着寿平扶灵北归。途经杭州时,在灵隐寺为其丈夫超度亡灵。巧合的是,恽寿平在众多僧人中,竟发现了自己的父亲恽日初!

震惊之下,正欲相认,此时父亲也已认出寿平,向他暗示不可造次。待法事一结束,恽日初找到方丈具德和尚,请他出面,告诉陈夫人:“此子寿短,若要长命,只有出家从佛。”夫人哭着不肯,她想带寿平先回京继承陈锦的爵位。正在相持不下时,寿平跪求夫人,坚定表示自己不图荣华富贵,只愿留在寺中出家。夫人纵然万般不舍,但虔诚信佛的她,还是答应了寿平的要求,父子终于得以团聚。

中年的他,成为没骨花卉第一人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恽氏父子在灵隐寺停留两年后,返回常州故里。这一年,寿平21岁。

从此,他精研诗文绘画,笔耕不辍,以卖画为生。同时结交了唐宇昭、莫云卿、杨兆鲁、笪重光等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翚(字石谷)友情弥笃。

王翚才情卓绝,尤善山水,连康熙帝都在他的画上亲题“山水清晖”以示褒奖,后来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当代画家陆俨少曾回忆,自己少时“偶然在裱画店看到一张王石谷的画,就会奔走相告”,可见其画之妙。

恽寿平本来在山水画上也极有造诣,但为避免与好友竞争,同时“耻为天下第二手”,便专攻花卉禽虫。

他以北宋徐崇嗣(五代花鸟画大家徐熙之孙)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地发展了没骨画技法。所作花卉,很少勾勒,仅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画面明丽简洁,天趣盎然。加上题字清丽,诗句超逸,时人称其诗书画“三绝”。

他也成为没骨花卉的第一人,声望遍及大江南北。凡花鸟画者,竞相学习,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常州画派”。现代鉴赏大家吴湖帆更是将恽寿平誉为“空前绝后的中国花鸟史第一人”。

晚年的他,客居太仓画艺更进一步

随着恽寿平的声望越来越高,他少年时这段“奇幻漂流”的经历,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广为流传。

在苏州太仓,“四王”之首、大画家王时敏的第五子王抃,将恽寿平当年的故事写成杂剧《鹫峰缘》,并进行了排演。鹫峰,即灵鹫峰,又名飞来峰,紧邻灵隐寺,“鹫峰缘”指的正是发生在灵隐寺的奇缘。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王时敏给王翚写信,邀请他和恽寿平来家中看戏。信中说:“近五儿为正叔(恽寿平字)兄演《鹫峰缘》新剧已成,伶人传习似亦可观。但其中情事略有粉饰,须正叔自来商定,亦怂恿来游之一会也。”大意是说,我五儿王抃为寿平编写了一出新戏,排演效果尚可,有些内容还须与他本人商定,请你出面邀他来太仓一游。

王时敏(1592-1680)出身豪门,其祖父王锡爵为明万历时内阁首辅。他年长恽寿平41岁,两人此前虽未谋面,但神交已久,也有书信往来。然而这次邀请,恽寿平与王翚并未成行。

翌年(1680年)六月,恽寿平终于来到太仓,此时王时敏病入膏肓,已不能言,见到恽寿平八天后就驾鹤西去。恽寿平在王抃、王掞等王家诸子的挽留下,客居太仓三年。

这时的恽寿平不必为生计奔波,过得相对安逸,他时常和吴门同道一起切磋画艺,沉浸在拟古风潮的氛围中。

尤其难得的是,王家家底厚实,收藏大量历代名人珍品。恽寿平浸淫其中,心摹手追,画艺更是突飞猛进。据画史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就借观并临摹了王时敏珍藏的马远《清江钓艇图》。

学界有观点认为,恽寿平真正的创作巅峰,就是从太仓回家(1683年)之后,直到他去世(1690年)的这段时间。

恽寿平恪守父亲不顺清朝的意志,不考科举,不趋权贵,一生沉醉书画。而且他的书信字画不署清朝年号,只用流年干支落款,体现了一个明朝遗民的志向。

清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恽寿平逝于常州武进瓯香馆,终年57岁。记者 楼世宇

2025-09-1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6438.html 1 3 少年恽寿平的奇幻漂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