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港的“智慧心跳”

智能集卡穿梭港区。

梅山港区的远控桥吊集群。通讯员供图

“桥吊司机作业不上机,能行吗?”如果9年前问桥吊司机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摇头,“怎么可能”。而如今在梅山港区,这个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远控装卸设备集群的港区,远控效率已与人工操作基本持平,为码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从“水土不服”到全球最大远控集群

时针拨回到2016年3月,梅山港区迎来宁波舟山港首批2台远控桥吊,传统桥吊司机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庞然大物,眼里满是新奇与疑虑。

那正是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港仅6载的梅山港区尚在“蹒跚学步”,5个投产泊位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刚突破200万标准箱,6号至10号泊位建设蓄势待发……

率先到港的远控桥吊和半年后到港的首批远控龙门吊,点燃了梅山港区智慧港口建设的引擎。然而,新设备甫一入港,便遭遇“水土不服”。

“开惯了老家伙,这新玩意儿操作完全不同!”如今已是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东公司)桥吊班副大班长的钱斌回忆道。他和几位同事组成“先遣队”,和技术人员一头扎进新设备的调试工作。

“怎么让它干活顺手、安全高效?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小车运行参数到船型扫描、集卡对位、箱号识别,团队一点点“雕琢”。钱斌指着操作台的六块大屏说:“上面集成了19个摄像头的画面,位置、角度都得调得分毫不差,才能让司机在后方看得清、看得准、没延迟。”

远控龙门吊导师叶勇也见证着另一场变革。“以前需要人在高空操作,风吹日晒还不安全,现在只需坐在整洁的中控室。”叶勇介绍,“得益于‘5G+北斗+大数据+车路协同’的感知物联网络,智能集卡能与远控龙门吊无缝配合。龙门吊大车能自动往返于贝位之间,司机作业可以实现‘1控5’,协同效率和安全系数都大幅提升。”

边运营、边建设、边创新、边改造,是梅山港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却也曾是智慧转型的现实桎梏。“码头作业环环相扣,我们这边一慢,整体效率都受影响。”钱斌坦言,调试初期,设备不时“闹脾气”、效率低,让团队饱受压力。

“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走!”梅东公司上下对智慧化转型的坚定支持,成了团队的定心丸。历经潜心磨砺,2018年8月,历经22个月调试的远控龙门吊正式投产;2018年11月,调试32个月的远控桥吊投入常态化运营。

2

让智能集卡大展拳脚

满足生产只是起点。作为宁波舟山港集团智慧港口建设的试验田,梅东公司深知前沿技术的深度集成才是核心竞争力。

2019年,梅山港区迎来首台智能集卡,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大的挑战:如何在传统码头复杂的内外集卡混行环境中,让智能集卡“大展拳脚”?

作为梅山港区自动化升级的亲历者和专家,梅东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金澄对此深有感触:“在码头持续运转的压力下,智能集卡能在开放混行环境下规模化落地,是我们面临的最艰巨也最具成就感的挑战之一。”

在“不做硬隔离、不改基建”的前提下,梅东公司选择“以场景引技术”,携手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阿里云智能、飞步科技等行业翘楚,利用5G、北斗、车路协同等尖端技术,成功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并全球首创开放式混行的高效运营模式,巧妙解决了传统码头混行作业的难题。同时,该公司以“技术倒逼+制度保障”双轮驱动,首创了自动驾驶港区通行规定,为安全混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梅东公司持续深化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内部科技力量的协作。2019年,自研的n-TOS系统3.0版本在梅山港区成功上线,有力支撑打造千万箱级码头;2022年,iECS系统在梅山港区全量上线,打造实时动态设备调度规则引擎……“双芯”智慧大脑为梅山港区构建了数字化智能调度控制环境。

为持续优化系统效能,梅东公司与信通公司、智港通等紧密联动,提供真实场景支撑。2024年,在梅山港区上线的n-TOS系统智能模糊装船功能,有效提升了装船作业效率。

如今,作为宁波舟山港集团“2+1”智慧码头建设示范项目之一,梅东公司坚定改革、集聚资源、明晰路径,从“半路出家”成长为“行家里手”,蝶变为全球领先的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为传统港口智慧转型树立了标杆。记者 周晖 通讯员 凌旻 杨江琦 汪舒婷

2025-09-1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5324.html 1 3 东方大港的“智慧心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