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喝了一口山泉水 16岁女孩反复发烧一个多月

元凶竟是这种寄生虫

钱国清在门诊。

去野外游玩,看到清澈的山泉水,你会不会忍不住捧起来喝上一口?千万不要!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位16岁的女孩,她反复发烧1个多月,肝脏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

反复发烧背后有蹊跷

不久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位16岁女孩。女孩的病有点怪,来一院前她已经反复发烧一个多月,在当地医院住院后用了好多天的抗生素也退不下来,体温最高时曾到了39.7℃,入院时还发着低烧。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顽固的发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国清团队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诊查。排除了其他感染灶后,女孩肝脏左叶上出现的多发低密度灶引起医生的注意,这样的病灶可能是脓肿,也可能是肿瘤或是寄生虫感染。

查看女孩的验血报告,钱国清团队发现每次检查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都很高,正常值是在5%以下,但女孩多次检测的结果都是正常值的几倍以上,最高的一次甚至达到了69%。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常出现在寄生虫感染的病人身上。”钱国清把女孩的血样送到疾控中心检测,报告显示华支睾吸虫抗体呈现弱阳性。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部位的寄生虫,大多因为生吃鱼虾而感染。女孩没有生吃鱼虾的习惯,后续在她的粪便检测中也没有找到相应的虫卵。

为了进一步求证女孩肝脏的肿块到底是什么,医生给她做了肝脏病灶穿刺检查和肝脏活检。几天后,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所有检查结果出来了:检查结果并没有提示某种病原菌的感染,也排除了肿瘤的诊断,但肝脏病理检查没有发现寄生虫等其他特别的线索。

“根据已有的所有检查结果,我们首先考虑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能,和家属商议后给女孩进行了诊断性治疗,让她服用吡喹酮这种对抗华支睾吸虫的特效药物,用药以后果然患者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下降,之后进行了正式的治疗。”钱国清说,治疗后虽然女孩肝脏的病灶还没有消退,但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于是让女孩出院回家,在门诊进行随访。

再次检测终于找到“真凶”

没想到,出院半个月后,女孩再次因为发热住进了医院。这次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肝脏的病灶比之前还更大了,这说明女孩体内的感染还没有控制住。

为了找到感染的源头,家人带女孩转了上海治疗,上海医生的诊断同样考虑女孩是寄生虫感染,于是把她的血样送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病所检验。至此,女孩的“怪病”终于真相大白:检测结果“片形吸虫抗体阳性”,首先考虑肝片形吸虫感染,但由于并未从患者的粪便中找到相应的虫卵,只能临床上考虑“肝片形吸虫感染”可能性大。

与家属商议后,仍采取诊断性治疗,经过治疗片形吸虫感染的特效药——三氯苯达唑驱虫治疗,女孩肝脏的脓肿明显缩小,嗜酸细胞也下降到正常。

钱国清介绍,片形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见于饲养绵羊的温带气候地区。这种寄生虫虽然分布广,但感染率很低,1988年-1992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为0.002%~0.171%,这个女孩也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第一例肝片形吸虫病例。

片形吸虫病的传染源包括感染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成虫主要寄生在食草动物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胆道,成虫产出的虫卵随宿主的胆汁进入肠腔,混入粪便排出体外。肝片形吸虫的囊蚴能在水中存活,被人误食后,囊蚴会经过小肠,从腹腔侵入肝,转入胆管,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胆管,引起肝片形吸虫病;还会引起肝脏疾病,例如慢性肝硬化、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等。片形吸虫在人体内寄生最长可达12年-13年,在移行过程中也可停留在各相关器官如肺脑、眼眶、皮下等处异位寄生,造成很大的危害。之后医生仔细询问女孩,她在发病前确实有过在山里喝生水的经历。

我们该如何预防片形吸虫感染?钱国清主任提醒,去野外不要喝生水,不要生吃野菜,如野芹菜、鱼腥草等植物。此外,有一些水生蔬菜表面或内部会有寄生虫,如莲藕、茭白、水芹、菱角等,不建议生吃。在家处理食物时,生食、熟食采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并在使用后用杀菌洗涤剂清洗干净。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戴栋宁 文/摄

2025-09-10 元凶竟是这种寄生虫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4987.html 1 3 就喝了一口山泉水 16岁女孩反复发烧一个多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