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天,虞诗景成为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
10年后,她站在宁波市惠贞书院的讲台前,以英语教师的身份写下“My possible future”,成为带领新一代学生奔赴未来的引路人。
从讲台下的学生,到课堂上的教师,她的成长轨迹中,深深烙印着两位初中班主任——钱冰云与张冰雨的身影。她们以各自的教育温度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虞诗景,也将知识与爱的种子,悄然传递。
●师者的光
实干用心,融入日常的教育本色
钱冰云是虞诗景初一时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在虞诗景眼里,钱老师“表面上看起来很严格,甚至有些‘凶’,但其实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这个印象,源于钱老师在教学中无数个较真的瞬间。
钱冰云坦言,自己是个“实干派”,教学中“抓基础”的环节从不含糊。虞诗景至今记得,钱老师总愿意花时间陪着学生默写、订正、重默,一遍遍不厌其烦。
“单词不熟,往后再简单的文章也读不懂,早自修默写、作业逐一批订,其实是在给他们打牢底子。”钱冰云的话语里,满是对学生的深切关怀。
不过,“实干”的她并非只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英语的语法、核心词汇不会变,但题目会跟着时事更新。”钱冰云分享道。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学生心态等因素,她会灵活调整教学方式。《21世纪英语报》、抖音英语片段等巧思,悄悄平衡了扎实的传统教学与鲜活的课堂氛围。
如今的虞诗景,把这份实干与用心接了过来。她每天雷打不动地花时间帮学生打基础,默写、批改作业。同时,她还试着在教学中添些新花样:AI工具、英语戏剧、跨学科融合课程等,让课堂“活”起来。
●传承的路
春风化雨,细心呵护学生成长
初二时,数学老师张冰雨成为虞诗景的班主任。
“张老师总是笑盈盈的,让我们觉得数学课不是负担,而是一次次有趣的挑战。”虞诗景回忆道。
张冰雨擅长用小组竞争、头脑风暴等方式调动课堂,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愿意参与的趣味挑战。
如今,虞诗景也沿用这些智慧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特别投入,学得开心。”
但更让虞诗景难忘的,是张老师对学生情绪的细腻体察。
有一次数学考试,虞诗景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张老师找她谈心,一起查找不足,给予了虞诗景很大信心,缓解了她的焦虑。
而且,张老师还悄悄做了一件事:提前联系了虞诗景的母亲,嘱咐她不要批评孩子。“孩子已经很难过了,家校之间要配合,多关心、少指责。”
10年后,当虞诗景自己成为老师,面对学生考试失利、纠结于是否告知家长时,妈妈才跟她提起当年张老师那通悄悄打来的电话。
这段迟来的“真相”,让她瞬间懂得了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
如今的虞诗景,也把张老师的这份细腻与温度装进了自己的教学里——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就像当年张老师守护她那样,用心守护着自己的学生。
●共鸣的心
师道从未走远
师生缘分,在多年后有了新的延续。
2022年,身为师范生的虞诗景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回到江北区实验中学,与钱冰云成了同事。
她依然以学生的姿态向钱冰云学习,只是这一次,学的不再是英语单词,而是“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
钱老师带她备课、听课、评课,鼓励她站上讲台,自己静静地坐在后排旁听,课后还帮她一一分析、耐心复盘。
除了教学指导,钱老师还带着虞诗景参与学校运动会,让她亲身感受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温暖;日常生活中,两人常一起批改作业,午餐时也会分享教学心得与生活点滴。
“那段经历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原来老师是这样当的’。”在实习过程中,虞诗景渐渐明白教书育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真谛,也坚定了“守己、适己、悦己”的教育追求。
“我的学生也成为像我一样的英语老师了,而且这么优秀,这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看到自己的学生从英语课代表变成优秀的同行,钱老师既高兴又自豪。
正如张冰雨老师在对虞诗景的寄语中所言:“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虞诗景曾沐恩师之光,如今亦成照亮学生的光。
这份“光的传递”,恰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它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一代代师者的接力。钱冰云的“严”、张冰雨的“暖”、虞诗景的“热忱”,变的是教学的形式,不变的是“把学生放在心里”的师道内核。
记者 马亭亭 见习记者 赵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