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学子“接棒”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再次唱响

排练图。

韩彦婷(中)饰演青年屠呦呦。

屠呦呦,宁波人,因发现可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享誉世界。2015年,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017年,宁波市演艺集团将她的故事改编成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该剧不仅是浙江省首部原创的本土民族歌剧,更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受邀登上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歌剧节和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等重大展演舞台,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今年暑期,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对该作品进行复排,由宁大学子全面“接棒”出演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于9月16日14:30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迎来首演。

这场演出也是宁波市全国科普月的一项重点活动,并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剧目,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长剧。

优秀舞台剧作“后劲”十足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从创排之初,就是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演出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校男中音歌唱家常振华和音乐学院的31名学生,曾参加过“原版”《呦呦鹿鸣》的演出,常振华出演的是屠呦呦父亲屠濂规一角,这次他仍在剧中演屠濂规。

“一眨眼,《呦呦鹿鸣》创排至今已经8年了,这几天我一直会想起当年参与创排的经历。”昨天,常振华在该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创作之初,这部作品的主创团队就一直在克服各种困难、直面各种挑战,就像剧中的屠呦呦一样。这部剧最终取得这么高的荣誉,证明这个故事拥有多么温柔的内核,可以绽放出多么闪亮的华彩!”

据了解,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是一部叙事性很强的作品,主人公屠呦呦及家人的内心都用独白演唱的形式加以表现,音乐的叙事性也很强,曲调朗朗上口,虽以歌剧体裁呈现,但内容通俗平易,容易引发观众共情。

这次在舞台上饰演青年屠呦呦的,是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教授韩彦婷。“我是第一次参加这部剧的演出,在排练过程中数次落泪。屠呦呦身上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时时刻刻激励、带领着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参演这部剧的学生们也可以把这份温情带进心里,理解科学家们的付出和努力。”韩彦婷说。

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此次复排演出还吸引了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陈曦、邵新、李邦源等优秀教师联袂出演,并得到宁波市演艺集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

帮助复排该剧的宁波市演艺集团青年导演王琪表示,排练中,她多次被宁大师生打动,“这部剧是今年8月开始排练的,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全体演职人员包括60多位宁大学生放弃暑假休息时间,连续20天进行高强度排练。师生们从唱腔打磨到舞台走位,从情感表达到团队配合,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王琪表示,为确保演出水准,此次复排沿袭了原剧的舞美设计、服装道具等,她将和团队在剩下的排练时间里继续一起努力。

担任合唱指挥的樊洁8年前也是该剧指挥,她曾经和宁波大学的学生们合作过,这次复排又面临全新学生演员的加入,樊洁深感责任重大。

“《呦呦鹿鸣》是一部很有感染力的作品,且极具教育意义。当年的一批学生在其滋养下长大,如今又有更年轻的、新一代学生来演绎,也体现出新时代的传承。这部作品告诉学生们科研之路的艰辛、成功的不易,以及科学家心中所怀有的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樊洁说。

宁波市演艺集团艺术总监严肖平也是“初代”《呦呦鹿鸣》的演员,他多次走进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排练厅观看师生们排练。

“从专业院团到高等学府,《呦呦鹿鸣》完成了艺术传承的接力。”严肖平说,宁大师生在本次排练中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呦呦鹿鸣》在高校不仅是一部歌剧,更是一堂生动的科学精神教育课,对于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呦呦鹿鸣》的复排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体现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在当代的生动诠释和传承。青年学子切身感受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可激励他们坚定创新自信,踔厉奋发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据了解,该剧在9月16日首演后,还将于9月29日、30日在宁波天然舞台演出两场。

记者 顾嘉懿

2025-09-09 宁大学子“接棒”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4664.html 1 3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再次唱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