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热爱莎士比亚的湾区码农

在旧金山Orpheum Theatre等着戏剧开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园。

哈佛大学新生见面会。

波士顿歌剧院。

在办公室。

2025年夏天,第四十三届莎士比亚节在旧金山湾区库比蒂诺市的纪念公园(Memorial Park)里如期举行。每年7月-8月的几个周末,都会有一场莎士比亚剧作在公园的开放式剧院免费上演。今年上演的是《维罗纳二绅士》。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夏日日落很晚,六点半天光仍亮。这是我第四次参加莎士比亚节,自备野餐椅和食物,与散坐草坪的人们一起等待演出开场。

想起七八年前的大学暑假,和同学打车去公园看《仲夏夜之梦》。如今地点身份已变,情怀未变。

1

洛杉矶 爱上莎士比亚

2015年9月,我从宁波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美国。错落有致的楼房、宽敞整洁的马路,阳光炽烈,行人稀少。这里和宁波不同,但也没那么不同。

美国大学大二才需确定专业,但我方向明确——应用数学。灵活的选课制度让我能跨专业选课,甚至添加辅修,得以探索其他领域。专业之外,我最向往的是英语文学课——这份期待始于国际高中的文学课。

在大学,我爱上莎士比亚。文学课有关莎士比亚的内容很难,需要大量阅读原版,我比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更感吃力,时常研读至深夜。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夏日那场《仲夏夜之梦》的现场表演,我才真正体会到戏剧的张力——它的鲜活来自于每次演出时对对白的全新诠释,阅读时觉得平淡的角色,在舞台上却令人捧腹。莎士比亚对语言的掌控精妙绝伦,许多双关和暗示只有亲耳听到才能领会。

那天草坪硌人,风也有些冷,但我感受到的震撼如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我对戏剧的热爱。

2

波士顿 奔赴一场场戏剧之约

2019年8月,我前往哈佛大学攻读数据科学硕士。本科的暑研导师恰好也是哈佛校友,我在请教学业建议之余,也问起戏剧。“波士顿的剧院很多,”他说着,话锋一转,“不过如果你想看莎士比亚的话,那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我听完笑了,毕竟导师是英国人,在剑桥读的本科,他对美国人演出莎士比亚水平的评判标准,我心知肚明。

波士顿不负期待。这座高校云集的东海岸文化重镇,剧院密集、风格多样,且交通便利,大多地铁可达,学生价亲民。

开学选课刚定,我就排好了观剧行程——最期待的是《君臣小子小命呜呼》,一部从配角视角重构《哈姆雷特》的戏剧。

当舞台灯光亮起时,我恍若回到了大学本科时的莎士比亚课堂,激动地连夜写观后感发给老师,“如果你也喜欢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他回信说,“其实福克纳这个书名也出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那一刻,我在大学毕业时的惆怅突然释然。原以为学习文学的时光只是青春期的昙花一现,此刻却发现它已在我的生命里生根发芽。那些被莎翁诗句触动的战栗、被经典台词击中的瞬间,从未远离,总在某个转角与我重逢。即使读研期间课业繁重、求职压力大,我依然会坐着地铁奔赴一场场戏剧之约。

3

湾区 平淡生活中的不凡时段

研究生毕业后,我先在波士顿工作,后跳槽到旧金山湾区。在科技公司工作,白天与数据代码为伴,闲暇时旅行休憩,生活比学生时代规律许多。虽然湾区常被称为“文化沙漠”,但其实剧院并不少,我仍时常浏览近期剧目,奔赴心仪的演出。

戏剧于我,是一扇通往万千世界的窗。每当帷幕拉开,就能暂时脱离现实,沉浸于两小时的别样人生。工作后的生活日趋平淡,人生轨迹似乎清晰可见。但每次坐在剧场等待灯光暗下时,心中总会涌起久违的期待与欢欣,唤起无数美好的回忆。

我想,趋于平凡又如何?人生如戏,每个人仍要亲自演绎属于自己的篇章。正如《哈姆雷特》所言:“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费嫱

2025-09-0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4536.html 1 3 我,一个热爱莎士比亚的湾区码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