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驻村记 暖心又出圈!

邵慧

缪靖

曾辉

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深入乡村和社区,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就是文化特派员。

9月7日,“文化驻村记・今天我发布”宁波市文化特派员专场在宁海县跃龙街道望府村举行,三位文化特派员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故事。该发布活动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海县政府新闻办承办。

蹲下来听孩子的话

发布人:邵慧

省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党委委员、硕士生导师

“乡村振兴更像是一场‘接力赛’,要把文化接力棒稳稳送到孩子、老人和老百姓手里。”邵慧说。

初到“浙东红村”——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邵慧满脑子都是“高大上”的计划,直到8岁女儿一句“大人说话,我们满眼都是裤腿”点醒了她。她立刻联合妇联打造“一米高度”文化品牌,组建“浙东红村儿童观察团”。

孩子们说导览牌是“巨人国的告示”,她就加设云朵造型的一米高导览牌;孩子们嫌桌角硌人,她就把直角换成圆弧;孩子们想要软沙发听故事,老式桌椅立马变成亲子伴读沙发。不仅如此,她还按孩子“点单”办活动,“故事传声筒”“绿意拓印”让村里娃周末主动喊着回村。

惦记着村里的老人,她邀请“浙江好人”朱莹带志愿者来“讲电影”,帮白内障大爷“看”懂《难忘的岁月》;面对杨梅滞销难题,她联动资源把杨梅酿成“液体黄金”,包装由宁大师生与村企共同设计,还入选“浙BA”城市礼包,村民笑着说:“再也不愁果子烂地里了。”

“其实,咱们文化特派员不光是来‘送文化’的,更是来‘种文化’的。”邵慧的话里,满是对基层文化工作的热忱。

把广场舞队教成“芭蕾天团”

发布人:缪靖

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电视传媒主任播音员

“文化是一阵风,给朴实的人们戴上‘超人斗篷’,让他们迎风飞翔。”缪靖说。

初到宁海县跃龙街道望府村,缪靖蹲点两月,从村口阿婆“想热闹想听戏跳舞”的心愿里找到方向。拿着村民推荐的“文艺好手”名单,她喊来20多人,要教从没接触过芭蕾的村民跳形体舞。

排练初期,扳动作、练踮脚让大家胳膊、腿酸痛,有人打退堂鼓,连老师都想放弃。缪靖没气馁,挨个打电话、上门聊天,把每个人的优缺点记在心里诚恳沟通,还陪练到凌晨。她的真诚终于打动大家,这支“乡村天鹅”队不仅拿下宁海县广场舞大赛一等奖,还冲进市赛获三等奖,成了巡演不断的“Super Idol”。

她还打造“村民开放麦”,让老人翘着兰花指唱越剧,孩子换装备跳街舞;请来非遗传承人开剪纸课,把望府茶做成 17道茶宴。今年4月“望府茶飨”活动,上千名游客慕名而来,当地特产热销。如今,村里80多岁的阿婆见了她,总会追着问:“缪缪,下一场活动啥时候呀?”

贝壳共鸣打开自闭娃心扉

发布人:曾辉

区级文化特派员,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公民养成中心主任

“文化的根植需要温度作为媒介,把文化的温度种进每个人的心里。”曾辉说。

在北仑区大榭街道海文社区活动上,曾辉注意到总躲在角落的女孩小棠——听力敏感的她,一遇声响就缩成一团。小棠妈妈的无奈,让他琢磨出“声音的形状”亲子音乐工作坊,把大榭海浪声与尤克里里结合。

第一次活动,他坐在小棠对面弹唱,见孩子没反应,便拿出贝壳贴在琴箱上。叮咚声混着贝壳共鸣,像浪尖星光,小棠终于伸手碰了碰贝壳。曾辉顺势握住她的手拨弦,一声“叮”响后,孩子眼里亮起了光,一旁的妈妈捂着嘴,眼泪悄悄落在了贝壳上。

后来,他在活动现场设“声音小角落”,放海浪录音、挂手绘歌词板;发现家长亲子沟通难题,又办“亲子‘悦’读时光”,让朵朵妈妈终于说出“妈妈喜欢你的画”;还挖掘社区手艺人,设“非遗工作室”,帮曾躲在角落的林女士把扎染围巾在手工集市卖出了好价钱,让一块布、一根皮筋扎出了幸福生活。

“文化特派员工作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势利导’,除了要有一双播种的手,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沟通的嘴。”曾辉用行动印证着这句话。

三位文化特派员分享的故事,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宁波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它不是简单的“送文化”,而是像种子一样扎根乡土,生长出属于每个村庄的“文化之树”,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叶宇航 文/摄

2025-09-0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4527.html 1 3 文化驻村记 暖心又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