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全球产业格局正深刻重构。作为宁波市“人工智能+制造”战略落地的核心示范区,镇海正悄然崛起,成为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创新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凭借“科研筑基、企业成林、生态驱动”的三维战略,镇海精准锚定AI浪潮中的时代坐标,走出一条“小而精、专而强”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1
科研平台“筑基”
构建产业生态全景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AGI)、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竞争激烈,高能级科研平台成为突破核心技术的“攻坚利器”和推动产学研融合、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的“核心枢纽”。
近年来,镇海持续加大投入,着力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打通“从0到1再到N”的创新链条。
甬江实验室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引进50余位全球顶尖学术带头人,聚焦信息材料、新能源、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前沿研究与技术攻关。其新型显示与感知团队联合旗下孵化企业研发出的超低功耗空间计算芯片,支持高精度感知与自然交互,助力设备轻量化与高性能。目前,该技术已在医疗、文化等领域试用,为消费级XR设备普及和人机交互提供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镇海拔地而起,将“数字智能”列为核心学科。依托该校建设的宁波数字孪生研究院,于2024年2月获批“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市级A类),汇聚近40人科研团队,由院士领衔、青年骨干支撑。实验室聚焦三维建模、智能交互、数字衍生等技术,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合作建成“智驾闭环仿真平台”,可生成道路场景并模拟变道、行人横穿等动态事件,支持闭环强化学习算法,对自动驾驶大模型进行训练。同时,与均普机器人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已实现任务理解、分解与目标识别抓取等能力。
目前,甬江实验室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所在的甬江科创区,以全市2%的土地集聚了51%的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7所高校、84%的顶尖人才和41%的领军人才,成为宁波创新资源最密集、生态最优良的核心引擎区。
2
企业矩阵“成林”,“独角兽”“瞪羚”冲锋
通过高能级科研平台的赋能,镇海正加速培育一批深耕AI细分“赛道”的高成长性企业,形成“独角兽”引领、“瞪羚”跟进、“雏鹰”涌现的多层次创新梯队。
在金融AI领域,深擎科技已成为行业标杆。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初创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投研决策引擎”,已为国内超70%头部券商提供服务。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资讯中心“白羽扇”,可将资讯日均吞吐量从千级提升至十万级,实测智能内容打标覆盖率可达95%,准确率近9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已完成5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约1亿元,投资方包括兴富资本、和诺资本、镇海产业基金等。
而在AI“硬科技”领域,爱芯元智的表现同样亮眼。这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的企业自主研发的两大核心技术——爱芯智眸AI-ISP、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边缘计算和终端计算等场景。今年年初,该公司顺利完成超10亿元C轮融资,成为2024年以来国内芯片领域规模最大的融资事件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空间计算这一新兴“赛道”崛起的万有引力公司。该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XR(VR/AR/MR)芯片行业的企业之一,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获5轮融资,成功登上2024年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
2024年,万有引力自主研发的首款TSMC先进制程XR空间计算芯片EB100成功点亮,并达成商业合作;今年3月,依托该公司自研的12纳米低功耗空间渲染和显示专用芯片BE100,爱芯元智发布全球首个机器人“灵动脸”技术,让机器人“长出”栩栩如生的“人脸”,开启人机交互情感共鸣新篇章。
这些企业拥有技术壁垒高、应用场景明确、与本地产业结合紧密等共通点,它们不仅自身快速成长,更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带动本地集成电路、精密制造、软件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3
政策与生态“双轮驱动”
AI+产业“双向奔赴”
镇海的AI崛起,绝非偶然。其背后不止有科技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更得益于政府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与系统性生态构建的“双轮驱动”。
2024年,镇海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全区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突出,加权增速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方面,镇海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125+”工程,累计推动各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达百余个,其中镇海炼化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多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同时,积极拓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天衡制药、镇利材料入选国家级5G工厂,多家企业入选省级5G全连接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今年以来,镇海区新增10家市级数字化车间,新认定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数量达121个,总量位居全市前列;累计推动百余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覆盖绿色石化、轴承、紧固件、液压等重点行业,完成13个国家试点项目和5个市级重点行业项目验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化。
如今,镇海区正全力冲刺智能制造新高地,力争培育镇海炼化为工信部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助推野马电池争取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名单,打造德泰化学、群力紧固件等行业数字化标杆项目。同时,全区正大力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2.0覆盖率达70%以上,并加快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竣工验收,全面提速产业转型升级。
从甬江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到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人才供给;从深擎、爱芯元智的技术突破,到万有引力的场景创新;从政策引导,到生态培育……镇海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一个自洽、开放、可持续的AI产业生态。
记者 施文 通讯员 胡鹏辉 陶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