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数”腾跃 城市万象更新

宁波甬江流域数字孪生平台。

宁波“诚信修”数据大屏。

宁波市“知识产权智保”数字驾驶舱。

医生查看AI筛查后的影响片。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供图

如今,在宁波市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数”的力量。出门在外,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尽在“指尖”;看病就医,“云医院”让三甲医生随时在线,更有AI智能体辅助问诊;要想办事,“浙里办”宁波频道的3600余项政务都能“掌上通办”,省去跑腿的时间。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当下,宁波正积极响应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号召,以城市数智化转型为引领,让“数智”惠民应用百花齐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1

美好生活“数智”焕新

“城,以盛民也”。城市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将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农业、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相融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医疗领域,宁波人看病的“含AI量”越来越足。以前,市民们等待CT、磁共振的检查报告,需熬上1天-2天;现在,宁波已有36家医疗机构开展AI影像辅助的检查、诊断、治疗,不到30分钟就能出具肺结节、冠状动脉、脑血管动脉等影像的检查报告。

不仅如此,AI还能为精准诊断铺设“快车道”。在宁波市病理中心细胞病理科实验室,两台设备将病理切片快速扫描成数字切片,再由AI标注图像中的可疑病变,为病理医生减负。在AI的加持下,宫颈癌的筛查效率能提升30%左右,极大地减少漏检率。

正如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影像中心主任董海波所说,“未来,医疗将是‘人类智慧+人工智能’的协同战场”。当AI让“早发现、早治疗”成为日常,守护生命健康的脉动,成为城市数智化绝佳的注脚。

在教育行业,宁波也在加“数”前行。宁波多所学校已引入AI助教系统,教师们纷纷在AI的辅助下完成备课并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在线上布置和批阅作业,自动生成教学报告。在杭师大附属凤鸣未来学校,师生们还借“AI助教”的力量,创作出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校歌。

在农业场景,宁波正推广“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在象山,柑橘产业大脑贯穿“红美人”柑橘的种苗追溯、智能种植、精准分选、线上互联等全生命周期。目前,“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8.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25亿元。

当交通事故车辆有了“诚信修”平台,透明的理赔流程让车险成本应声而降;当手机里装上“口袋气象”,冷冰冰的天气预报变成有温度的实时提醒……数智化的城市,让宁波仿佛有了会思考的神经末梢。

2

惠企服务“数智”增效

当前,宁波正把数智化写进“城市账本”,一端连着民生,一端牵着企业的需求,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宁波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项目、政策、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10大板块200多个服务事项。宁波天一华邦粉末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金伟芬体验了一把“高新技术企业评分”功能,立马收到一份诊断报告。她按图索骥地查漏补缺,让公司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该平台还引入AI大模型,推出“惠企千问”智能政策工具。“哪些企业可申请政府补贴?需要准备哪些资料?”企业只要开口问,就能立刻得到回复。不仅如此,该平台的智能分析中心还会主动“开口”,一键推送企业能够领取的政策福利。

另有一项“神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堵点”。在“浙里办”上的“甬金通”平台,企业只需填写“需求清单”,其信息便会被推送至各大金融机构,实现线上精准匹配。截至今年6月,该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超21万户次,授信近6429亿元。

同时,宁波打造“知识产权智保”数字驾驶舱,汇集超1.85亿条可检索专利信息、9368万条商标信息、2813万条版权信息,有力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效率,预计累计为企业节省相关数据库采购费用约5000万元。

目前,宁波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一网通办”率达92%。

据工信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测评,宁波市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连续三年获评“卓越级”。这不仅是宁波营商环境的加分项,也是越来越多企业“与宁波共成长”的理由。

3

社会管理“数智”升级

对一座城市而言,数智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社会治理范式的重塑。

今年6月,宁波交警携手大华股份、宁波市公安交通管理研究所推出交管行业实战AI大模型——“鹰智”大模型。它以“通识问答+知识中枢+智能问数+以文搜图”四维体系为核心,为宁波交警的法规检索、警情分析、精准查缉以及事故追逃装上“智慧鹰眼”。

以前,交警们要想从大量视频数据中检索违章图像,堪比“大海捞针”。如今,AI大模型支持通过语义描述快速检索相关图像,执法人员只需键盘敲入“没有遮盖完全的渣土车”,系统就像开了“火眼金睛”,能立刻把篷布覆盖不全、存在物料遗撒风险的违规车辆“揪”出来,为隐患排查提供数智支持。

宁波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创举,不仅为市民带来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也为全国的交通管理递上“用数据说话”的名片。而这,只是宁波把数字技术写进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千行百业的缩影。

每年的台风天,防洪防汛成为民生关切。宁波打造甬江流域数字孪生平台,汇聚水利、资规、应急、气象等多部门数据,深度融合实景三维与虚实融合交叉技术,实现水位和积水预报,并对灾害进行预警预演,为防洪调度赢得“黄金时间”;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装上“搭把手”的“智慧大脑”;城市街区的屋顶违建和村镇的森林火灾,有了“低空智眼”的全程监管;市区两级的重点桥梁得到全方位的健康监测;交通信号灯能感应车流调整绿灯时长……在宁波,这些场景已从想象照进现实,书写万象更新的数智新篇。记者 严瑾 殷聪

通讯员 胡忠忠

2025-09-04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3864.html 1 3 借“数”腾跃 城市万象更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