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论道 共话宁波“数智”融合发展

周兴宥:“人形”只是开端,宁波闯出具身智能新路径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进入买入规模化量产与商业化应用的井喷期。在均胜集团副总裁、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董事长周兴宥看来,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终局形态,未来,全通用、全泛化、全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必将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谈及机器人应用与发展之道,周兴宥直言,大众熟悉的DeepSeek等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如同人类的“文科生大脑”;而具身智能大模型则更侧重“小脑”,需采集位姿、力控、视觉等大量多模态交互数据,实现精准的动作规划和任务执行。为此,均胜集团成立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负责运营,构建“场景搭建-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场景验证”的闭环,打造服务宁波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链的多功能复合载体。“通过对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强化训练,提升特定场景下的泛化与智能化应用能力,是公司当前的核心战略。”周兴宥表示,宁波制造业企业云集,建议企业在政策引领下打通从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数据壁垒,实现技术、制造、场景的三维联动。记者 张恒

陈勇:让汽车成为“智慧生命体”当你在市区上下班时,结合AI大模型的汽车,能根据你的出行路线自动管理电量和能耗;当你对汽车说出“车里有点热”,它能理解你的复杂表述,并主动降低空调温度,实现人机交互的同频共振……这是中国民营汽车行业领军者吉利勾勒出的智能出行图景。在吉利汽车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主任陈勇博士看来,未来的汽车将从冰冷的交通工具,“进化”为有温度、能感知、会思考的“智慧生命体”,而AI大模型的落地正加速这一进程。早在2023年,吉利就发布了全球首个汽车行业全栈自研全场景AI大模型——吉利星睿AI大模型。为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吉利开发AI Drive合成数据平台,利用大模型进行数据标注并解决“长尾问题”,大幅降低标注的周期和成本,将准确率提升至99%以上。在陈勇看来,AI技术并非“大厂”的专利,广大中小企业也可将其作为工具,提升日常办公、产品开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效能,“建议宁波企业面对AI应‘沿途下蛋’,挖掘更多应用场景,把数据当作资产管理、当作产品开发、当作服务运营,推动理念和业务流程的升级。”记者 严瑾

吴昌永:助力宁波低空经济“迎风起飞”当前,低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竞逐的“蓝海”。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元。作为宁波首家拿下无人机物流运营牌照的高新技术企业,宁波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昌永探索大量低空应用场景——比如,打通从宁波中心血站到李惠利医院的“空中生命线”,将医疗物资的配送效率提升60%;在老外滩设立无人机配送智能站,让市民感受“外卖从天而降”的惊喜。在吴昌永看来,宁波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其发力低空经济的另一大优势。低空飞行器所需的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同根同源,如电机、模具、螺旋桨等都能在宁波找到供应链。只要宁波企业一“点头”,大量的低空零部件都能实现“宁波制造”。作为宁波籍香港企业家,吴昌永正推动甬港两地的优势互补。该公司将香港视为输出“宁波经验”的首站,在香港离岛等地开辟无人机物流配送的“空中捷径”。未来还要将甬港两地的项目经验推广至东南亚和中东等地,让中国的低空应用走向世界。记者 严瑾

乔宁:类脑智能让AI极省电“思考”当前,类脑智能被认为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之一。不同于AI大模型“烧算力”的范式,它能模拟生物和神经元网络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让AI像人类一样,用极低的能耗完成深度思考。宁波时识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类脑智能与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创始人兼CEO乔宁博士正尝试把“智慧”刻入芯片,为工业视觉、脑机产业、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消费电子、具身智能等场景赋能。“类脑智能的特点,在于实时捕捉外界的变化,将感知与运算融为一体,更高效、更节能、更迅捷。”乔宁指出,“假如有一天机器人遍布千家万户,大概率采用的是类脑智能的技术方案。”乔宁列举类脑芯片的潜在应用场景:在XR领域,该公司研发实现眼球微动追踪的融合视觉芯片,有望成为开启“刷眼支付”的钥匙;在具身智能行业,类脑芯片能为机器人装上“条件反射小脑”;而在宁波的智能制造场景,高清工业级事件相机能高效助力工业检测。他期待宁波搭建并打通类脑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从而在全国竞跑中抢占制高点。记者 严瑾

王超昊:XR赋能千行百业还差“中枢神经”近期,XR行业备受科技巨头关注。前有小米等“大厂”发布AI眼镜掀起“百镜大战”,后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计划推出新一代Vision Pro头显设备。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超昊博士认为,芯片将从中扮演“中枢神经”的角色。在王超昊看来,XR将成为继手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代个人通用计算平台。XR设备与AI大模型融合的前景广阔,“比如,当你找不到钥匙时,AR眼镜会通过AI大模型‘读取’记忆,告诉你钥匙落在客厅的沙发上。”当前,XR设备的推广需突破“防晕”“减重”的瓶颈。万有引力研制国内首颗5nm空间计算芯片X100,将XR设备的延时降低至10毫秒以内。同时,该公司即将发布AI眼镜芯片,力争让AI眼镜和普通眼镜一样轻便,成为能续航16小时的“全天候AI助手”。王超昊预测,未来3年-5年将有越来越多机器人走入家庭,通过海量的数据“投喂”和模型训练,机器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将不断提升。当芯片把“看得准、算得快、耗得少”做到极致,人手一台“硅基伙伴”将不是梦想。记者 严瑾

于兴虎:让高端装备借AI技术弯道超车芯片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石。要想让微小的电子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需要一双“灵巧手”——那便是贴片机。宁波市智能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宁智院)总经理兼执行院长于兴虎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专攻高速高精度贴片技术,致力于研制国产高端智能装备。于兴虎介绍,在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行业,柔性生产需求日益增长,但传统换线流程耗时长达45分钟到1小时。宁智院孵化的亦唐科技,通过收集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构建专属AI大模型,只需一键操作就能自动生成程序,将换线时间压缩至5分钟-10分钟。“AI大模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上。我们为贴片机安装‘智慧大脑’,实现多维感知和多线程工作,还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调整、反思改进,让生产线换产品更快、出错更少、效率更高。”于兴虎表示。于兴虎指出,和日韩相比,中国在工业软件领域起步较晚,但AI大模型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契机。目前,亦唐科技正加速扩大产能规模,计划在A轮融资后向资本市场进军,目标是成为全球高端电子制造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记者 施文

2025-09-04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3863.html 1 3 大咖论道 共话宁波“数智”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