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雪泥鸿爪——浙东文字砖上的书迹流变”展在文成县博物馆开幕。展出的120余块铭文砖与拓片,全部来自宁波藏家程健捷的个人收藏。他用20余年时光收藏了许多带有文字的铭文砖,跨度从东汉至两宋,印证浙东书风由隶转楷的变迁。
“因为保存条件的限制,江南少有早期书迹留存。铭文砖作为一种独特的载体,保留下一部分早期书体,在一两千年后,成为浙东书迹汉晋之变少有的实物见证,堪称难得。”程健捷说。
程健捷收藏铭文砖是受马廉“千晋斋”的启发。
马廉是鄞县(今宁波)“五马”之一,近现代著名藏书家、小说戏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1年,宁波拆毁古城墙已近尾声,回乡的马廉偶然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历史文化价值很高,于是朝夕撮拾,并著录《鄞古砖目》一册。1933年,宁波文化界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并在阁后移建尊经阁和明州碑林。马廉将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天一阁乃特辟一室予以储存陈列,因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晋砖,命名为“千晋斋”。自1935年落成后,千晋斋便成了天一阁的一部分,迄今正好90周年。
程健捷收藏金石文物较为丰富,遇见千晋斋后,又了解到像朱酂卿、吴昌硕、沙孟海、朱复戡、马衡、鲁迅、周作人等名家皆与浙东铭文砖有缘,遂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收藏。“像这样的文字砖,收到一两块并不稀奇,但众多数量放在一起,就能看出‘体系’和门道来。”程健捷说。
从程健捷的收藏来看,留在铭文砖上文字有篆、隶、楷多种,主要是纪年之用,部分为吉祥用语,有励志的意思,还有少量画像砖,表现龙虎形象、格斗、打猎、门吏或老虎追鹿等场面的。
本次展出中,有一件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纪年铭文砖,可看出已是楷书写法。“以前,有人怀疑到王羲之《兰亭序》时期没有楷书,都是隶书,这块铭文砖可以从侧面证明,王羲之时期的楷书已经非常成熟了。”
除了纪年,程健捷收藏的铭文砖上指示地名的内容也不少。
其中有一件上书“太安二年岁在癸亥八月一日句章夏造”,直接指向宁波有史以来的一个城址——句章;带“鄞”“鄮”“余姚”字样的铭文砖也都有,其中部分也是这次展览的展品。
铭文砖上,还可见到象征爱情的字句,如“长相思,毋相忘”,以及“生则异室,死则同穴”等,表现出墓主人对感情的忠贞。记者 顾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