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秋蝉

蒙古寒蝉

毛蟪蛄

松寒蝉

转眼到了8月底,尽管已进入处暑节气,但宁波的天气依旧非常炎热,每天烈日当空,市区气温高达38℃左右。但有趣的是,就蝉鸣来说,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山野,如今我们听到的,秋蝉之声已成为绝对的主力。

秋蝉,倒并不是特指秋天才鸣叫的蝉,有的时候只是说,它们的鸣唱期很长,可以从夏天延伸到深秋,故有些种类也被称为“寒蝉”。在宁波,据我个人所见,常见的秋蝉有3种,分别是毛蟪蛄、蒙古寒蝉与松寒蝉。

1

蟪蛄真的“不知春秋”吗?

若问宁波到底有多少种蝉(指属于半翅目蝉科的昆虫),目前恐怕尚无现成的答案。我只能说,我本人在本地拍到过十几种蝉,它们分别是:黑蚱蝉、蒙古寒蝉、蟪蛄、毛蟪蛄、螂蝉、八重山螂蝉(疑似)、松寒蝉、斑透翅蝉(也叫“鸣鸣蝉”)、端晕日宁蝉、南细蝉、草蝉(也叫“绿草蝉”)、兰草蝉(也叫琉璃草蝉)、震旦大马蝉等。其实宁波显然不止这些蝉科物种,比如说应该有阳明山螗蝉等,具体有待于今后的观察与记录。

在古籍《庄子》一书中,就有“蟪蛄”一词。其首篇《逍遥游》中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所谓“蟪蛄不知春秋”,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指蟪蛄的成虫的生命期很短,在夏天完成羽化(指完成“金蝉脱壳”,变为成虫)后只鸣唱了个把月,很快就死去了,故云“不知春秋”。

通常认为,《庄子》中的“蟪蛄”并不等同于现代昆虫分类学意义上的蟪蛄,而只是对某些蝉的泛称。在浙江,蝉科蟪蛄属的昆虫有多种,它们均为小型蝉,体长才2厘米多一点。各种蟪蛄的翅膀上都有迷彩斑纹,很像树皮,在树上鸣唱时具有极好的隐身效果,因此我们往往只闻其声,难见其影。

宁波最常见的蟪蛄,即为蟪蛄本种,在城区与山里均易见。其体色以黑色为底,饰以黄绿斑纹。其雄蝉通常发出“滋,滋……”的鸣声,也有人打趣说,它的叫声像是“吃,吃,吃”,好像它老是吃不饱似的。

就宁波市区而言,我听到蟪蛄叫声主要是在盛夏时节,其他季节没啥印象。对于这些蟪蛄来说,它们确实是只知夏天,而不知春秋。

但是,在山区,在4月就可以听到某种蟪蛄的“滋,滋”声。这说明它们羽化得很早,应该等不到夏天就死去了。而最令我惊讶的是,2021年11月上旬,我居然还在四明山脚下的田野中听到了蟪蛄的叫声,并且拍到了它。最近才查明,它的名字叫“毛蟪蛄”,在秋季才羽化为成虫;估计是为了御寒吧,所以身上有很多细细的茸毛。那么,对于上述两类蟪蛄来说,它们或知春,或知秋,只不过不能同时“知春秋”。尤其是毛蟪蛄,它们是真正的秋蝉,或者说寒蝉。

2

两种常见寒蝉

宁波市区常见的蝉,除了蟪蛄,还有黑蚱蝉和蒙古寒蝉。

其中,黑蚱蝉是典型的夏蝉,它们是城区数量最多、叫得最响同时也是个子最大的蝉。其体长可达四五厘米,体色几乎全黑,背部有金色细毛。黑蚱蝉在6月开始鸣叫,成虫数量于7月达到最高峰。可以说整个7月,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城市里都充满了它们的无休无止地叫声:“前前!前前!”

而蒙古寒蝉虽名为“寒蝉”,但实际上也是从6月就开始发声的;只不过,它们的鸣唱期特别长,可以从夏唱到秋。犹记得,有一年的10月中旬,我还听到蒙古寒蝉的零星叫声。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蝉,体长3厘米左右,背部以绿色为主,杂以黑斑;其鸣叫声比较独特,比黑蚱蝉好听很多,而且音调多变,时高时低,时急时缓。

蒙古寒蝉在国内分布很广,在各地有各种各样的俗名,这些俗名基本上来自对其鸣叫声的描述。比如,北京人就叫它为“伏天儿”,因为其雄蝉的鸣叫声就是持续的“伏天儿!伏天儿”,非常形象。而在我老家浙江海宁,蒙古寒蝉被叫做“无知鸟”(在方言里,“鸟”发音类似“吊”),这同样也是以其叫声来称呼这种蝉。

宁波的另外一种常见寒蝉,名叫松寒蝉。不过,我从未在城市里听到过它们的叫声。要见到它们,得到山里去。

松寒蝉也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蝉。它体长约3厘米,头部和胸部有黑色、褐色相间的斑纹,腹部黑色。印象中,松寒蝉的鸣声出现得比较晚,通常我是在7月底8月初得以初闻;而到了8月下旬进山时,在有些地方,就觉得耳畔全是它们的叫声。

松寒蝉的鸣唱结束得也很晚。到了10月下旬,连蒙古寒蝉都销声匿迹的时候,还有好多松寒蝉在不知疲倦地歌唱,其鸣声也很多变,我听到最多的一种是:“堪萨斯,堪萨斯……”很有异国情调,蛮有趣的。

2021年7月底,我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条关于蝉鸣的短视频。后来,有位从小在四明山里长大的朋友留言说:“有一种黑色的小蝉,专门趴在墙上叫,叫声像是‘皮鞋丝,皮鞋丝,皮鞋丝,丝丝丝……’每当它一叫唤,大人就会告诉我们,秋天快要来了,河里水凉了,别去游泳了。”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形象、精彩!我马上猜出,他说的蝉,正是松寒蝉。

如果你曾留意听过这种蝉的叫声,然后用宁波话来念一遍“皮鞋丝,皮鞋丝,皮鞋丝,丝丝丝……”就知道这描述是多么传神了。不过,起初,对于朋友留言中的“专门趴在墙上叫”这句话,我还是有点疑惑,因为蝉通常是在树枝上叫,怎么会在墙壁上鸣唱呢?直到有一年深秋,我在山路边拍蝴蝶的时候,亲眼看到一只松寒蝉趴在电线杆上放声歌唱:“皮鞋丝,皮鞋丝,皮鞋丝,丝丝丝……”既然它连电线杆都不嫌弃,想必在墙壁上“献唱”也实属正常吧!

3

临风听暮蝉,秋思上心头

秋天是美丽的,同时也是令人感伤的。在凉风阵阵,落叶缤纷之际,时断时续的蝉鸣,总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的无限感慨。古往今来,或诗或歌,咏秋蝉的佳作可谓层出不穷:

穆陵关上秋云起,安陆城边远行子。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唐·郎士元《送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宋·陆游《秋日闻蝉》)

到了现代,一曲由李子恒创作词曲的《秋蝉》,经刘文正等著名歌手传唱后,也曾风靡大江南北,至今仍脍炙人口。歌云:“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一作“野”)催黄……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秋去冬来美景不再,莫教好春逝匆匆。”

2025-09-03 □张海华 文/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3834.html 1 3 秋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