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林湖“摸”陶瓷!

第二期公众考古活动来了

上林湖全景。

上林湖越窑博物馆。

秘色瓷净瓶。

报名二维码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南部的群峰之间,经多年考古发掘确认,是越窑青瓷尤其是秘色瓷的主产地。

赓续千年的窑火自东汉点燃,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宋以后因各种原因逐渐没落乃至为人遗忘,连带秘色瓷也成了传说。坐拥各种顶级艺术品的乾隆皇帝不禁感慨:“李唐越器人间无!”

第一个抵达上林湖寻找越窑的人叫陈万里,苏州人,中国陶瓷考古学界泰斗。

1935年,陈万里在上林湖留下这样的文字:“湖水清澈见底,浅处有芦草,微风拂之,荡漾有致。黄花小草,亦随处可以见到,风景之佳,实不让杭州西子湖也。”

和许多人一样,陈万里也是吟着唐代陆龟蒙的千古名篇《秘色越器》来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人们词穷的时候,会用通感表达。“如玉似冰”“千峰翠色”“嫩荷涵露”“古镜破苔”,都是描述越窑青瓷的经典词汇。

秘色“重光”是在陕西。1987年2月,法门寺的地宫发掘打开了半个盛唐,里面不仅有各色金银器、丝织物,还有秘色瓷现世。

地宫出土的一块《物账碑》上,明明白白刻写着:“恩赐……瓷秘色椀七口,内二口银稜,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与放置于地宫中室,盛装在一圆形红漆盒内,出土时用丝绸包袱包裹的13件秘色瓷完全可以一一对应。人们这才明白,原来这种颜色就是秘色瓷!

2015年至2017年,建设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时,浙江省考古人员对上林湖边一处叫后司岙的窑址进行了发掘,如愿以偿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秘色瓷残件和生产窑具,揭开了秘色瓷烧造的隐秘。如今,这些发现成果大多存放在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里。

上林湖陶瓷考古是宁波考古工作很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曾给宁波带来很多荣誉。比如慈溪寺龙口越窑窑址、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分别入选1998年度、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今上林湖越窑遗址已成功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有上林湖越窑博物馆、荷花芯窑址(唐宋瓷窑遗址)可供参观。

今年是宁波考古工作启动70周年,继第一期“从井头山到河姆渡”之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将与甬派、宁波晚报一起推出第二期公众考古活动:去上林湖,上手“摸”陶瓷。

为给大众提供特殊的体验,本次活动将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与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专业人员全程讲解,还将向报名者提供与唐宋时期的青瓷“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大家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有序地上手“摸”陶瓷,感受“如玉似冰”“千峰翠色”真正的温度。

活动将于9月5日(本周五)下午举行,具体安排如下:

13:00 宁波报业传媒大厦北门,集合上大巴

14:00 抵达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步行至荷花芯窑址,上手“摸”瓷片(先后顺序视具体情况)

16:30前返程,至宁波报业传媒大厦北门解散

本活动免费参加,招募15人,报名者年龄建议在12周岁至65周岁,对宁波历史文化感兴趣并具备一定知识背景。

注意事项:

1.本系列活动谢绝自驾,所有参加活动的报名者都需统一搭乘大巴前往。

2.为保护文物安全,参与互动活动时需听从工作人员安排,轻拿轻放,不得争前恐后。

3.近期天气较为炎热,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含户外参观内容,请报名者自行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基础疾病者请慎重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报名通道于9月3日10时整开启,一人一个名额,先到先得,额满即止。工作人员将与报名成功者一一联系,并通知集合事项。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邱吉瑜

2025-09-03 第二期公众考古活动来了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3817.html 1 3 去上林湖“摸”陶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