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中的 “宁波帮”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救国活动是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次展览让大众注意到,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作为“上海最强的中国经济力量”,一批旅沪宁波籍商人义无反顾地参与抗日救国,展现出“宁波帮”一贯以来重视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化工大王”方液仙,是中国化工业的先驱之一,在上海开设中国国货公司,1937年,又联合吴鼎昌等人创办了中国国货联营公司。抗战时期,敌伪欲利用方液仙在上海商界的影响,许以“高职”,方液仙一口回绝。1940年7月25日,方液仙被汪伪特务绑架,不屈而死,年仅47岁。

中国近代民族造纸业先驱竺梅先,在“一·二八”事变后,多次募集资金、创办医院,救护伤兵、救助难民。1938年,竺梅先、徐锦华夫妇筹款5万元,在今奉化莼湖镇的泰清禅寺创办“国际灾童教养院”,接收流浪孤儿600余人,免费提供食宿和教育。

日军占领上海期间,“中国呢绒第一人”陈贤本凭借其上海市呢绒工厂业同业公会主席身份,在公共租界冒险主办收容所,为难民提供吃住;实业家蒉延芳在“七七事变”后,筹款开办多处收容所,先后收容难民40多万人,后又于1939年组建国际难民救济会。

中国新药业先驱、五洲企业集团总经理项松茂,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担任上海抗日救国委员会委员,登报声明“不进日货”,并在厂内组建抗日义勇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打响,五洲大药房日夜赶制药品,供应前线急需。1932年1月31日,项松茂为营救被捕店员而被日寇杀害。

蓄须明志的秦润卿,宁愿放弃厂房、也誓不与敌合作的三友实业社创始人之一陈万运,自嘲“宁为茶萝(穷光蛋),不当汉奸”的“钟表大王”孙梅堂等人,也都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及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朱晨雨 何毓峰

2025-09-02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3529.html 1 3 烽火岁月中的 “宁波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