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宁波开讲: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单霁翔宁波“开课”。

在场听众。

文渊阁。资料图片

宁波有哪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9月1日下午,作为2025年宁波市“文艺大师开课了”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宁波市文艺大师单霁翔主题讲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宁波博物馆举行。

“去年,我国文化界有两件大事,一是传统节日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一件是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9项世界遗产。”当日,单霁翔从自身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13年的经历讲起,分享了参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点滴。

回顾中国多项文化遗产申遗过程

去年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凝结了单霁翔多年心血。

早在2011年3月,单霁翔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期间,就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呼吁中轴线要整体保护。

他表示,在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空间里,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城市文化风貌。

从永定门到天桥,以前是皇家祭天的地方;天桥到前门,是老北京传统商业最集中的区域;从正阳门到景山北门,过去是紫禁城,现在是世界遗产和大型文化设施;从景山到鼓楼,是元代以来从未改变肌理的北京典型街道,大面积开放的湖泊景观,最具人民性和社会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行走在中轴线上,可以通过这些景观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度理解何以北京、何以中国。”单霁翔说。

为了让这条中轴线能以更纯粹的原始风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单霁翔参与了许多工作,比如永定门的复建,以及天坛与先农坛部分原有机构与居民的“腾退”。“让我感动的是,在推进这些工作时,首都人民对此非常理解和支持,可以看出,这些年大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单霁翔表示,申报世界遗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悠久的历史遗存,“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独有的,而是人类共同的遗产。”通过申遗,大量具有深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走到大众面前,走到人们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树立起文化自信。

与宁波缘分深厚

讲座中,单霁翔还通过数10张PPT回顾了他十几年来的“宁波足迹”。

2008年考察姚江大闸、走访天一阁、参观田螺山遗址、参加宁波博物馆的开馆庆典;2010年考察宁波运河景观,参加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奠基典礼;2013年参加保国寺大殿落成千年纪念碑揭幕仪式、中国会馆保护与发展(宁波)研讨会;2017年参观上林湖越窑遗址;从2017年开始连续四年出席宁波文博会……

2019年4月12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是我退休前最后一项工作,签完字我就退休了。”单霁翔幽默地说,这也是他与宁波一个特殊的缘分。

2020年,单霁翔被聘为宁波市文艺大师,与宁波的往来更加频繁。

“宁波是一个非常棒的城市,有海纳百川的城市景观。”早年,他来宁波工作大多围绕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展开。“过去,我们认为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但是京杭大运河没有出海口,宁波是它实际上的出海口,代表大运河与世界发生联系。所以在申遗时,在我们的坚持下,浙东运河也被纳入中国大运河的遗产范畴。”

近日,单霁翔还为刚刚出版的《杰阁遗型——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一书作了序言。该书是第一本从建筑专业角度系统介绍天一阁藏书楼的书籍,单霁翔在序言中提到,故宫博物院东南侧有一座黑色琉璃瓦绿剪边的建筑文渊阁,在周围一众黄瓦红墙的建筑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中华大地上曾有7座类似的建筑,被统称为“四库七阁”,用来珍藏《四库全书》。它们的建筑样式无一例外,都是对宁波明代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的“写仿”。

“这是中国藏书文化史上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标志着天一阁‘类型’藏书楼在国家范围内建立起它的时空坐标,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传统中式图书馆’的成型,可以说是宁波地方文化的骄傲。”单霁翔在讲座中提到。

除了举办大师公开课,9月1日上午,单霁翔还应邀在宁波鄞州区院士中心参加了“两湖对话 双城共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过去我只知道鄞州的民办博物馆非常棒,说来惭愧,我今天才知道,宁波还有东钱湖那么美丽的湖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竟然从来没有去过,必须要填补这个空白,好好地宣传。”单霁翔说。记者 顾嘉懿 文/摄

2025-09-02 单霁翔宁波开讲: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3527.html 1 3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