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本报刊发《4平方米“书房”》,展现了集卡司机陈浩与书籍相伴的日常。这个28岁的新宁波人,在货运路上奔波7年,把4平方米的驾驶室打造成了满是墨香的移动“书房”。
5年多时间里,读完400余本书,这份坚持像一粒带着温度的种子,在报道刊发后“破土而出”,引发全网共鸣。
百万流量里的共情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那则记录陈浩在驾驶室里边吃早餐边翻阅《这里是中国》的短视频,在宁波晚报视频号获得百万流量,2万多个点赞如汇聚的星光,照亮这个平凡人的阅读故事。
“方向盘握得住生活,也装得下诗和远方”“这才是真正的阅读,不在空间而在心境”“在他身上看到了坚持的力量”……网友的留言带着滚烫的真诚,字里行间是共鸣和懂得。
有人说,陈浩的故事让自己想起了曾经坚持的阅读时光,那些在书桌前、台灯下与书相伴的日子,突然变得清晰而温暖;也有人表示要重新拾起书本,像陈浩一样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在忙碌生活里为自己开辟一片精神角落。
就在同一天,新华社视频号也转发了这则视频。这份藏在方向盘旁的小小坚守,借着屏幕的光,被更多人知晓。
从地方媒体到中央级媒体的传播接力,是平凡人身上的热爱与坚持,自发“引导”了一场跨越平台的传播。
以书为媒的双向奔赴
这份因阅读而起的温暖,很快传到了文化领域。
《这里是中国》系列的作者方——星球研究所,不仅通过留言与宁波晚报视频号互动,更与记者取得联系,表达了向陈浩赠书的心意。
陈浩的阅读“口味”很杂,文学名著、悬疑推理、科幻小说、地理历史等都会读。今年,他特别喜欢地理类的书籍,还花费300多元买下《这里是中国》整个系列。
这份对书籍的珍视,触动了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们已将目前出版的《什么是云南》《什么是重庆》等书籍,连同中国省市地图浮雕明信片,打包寄出。
“希望这份礼物能陪伴他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
这场以书为媒的互动,是一场心意相通的双向奔赴——陈浩用日复一日的阅读,给书籍赋予鲜活的生命力,而星球研究所也用贴心的回应,接住了他纯粹的热爱。
城市文化的温情邀约
宁波图书馆也捕捉到了这份藏在故事里的感动。作为“天一夜读”朗读短视频栏目的承办方,工作人员说,他们一直想寻找“这座城市里真正把读书当成生活一部分的普通人”,而陈浩的故事恰好“撞进他们心里”。
自2024年1月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上线以来,“天一夜读”就带着“日日都是读书日”的理念,陪伴新老宁波人。如今它已推出逾600期短视频,全网传播触达近2400万人次。
参与录制的人里,有文化名人、大国工匠,也有基层工作者、普通市民,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与书相关的真挚情感。据悉,陈浩已答应受邀录制,他将成为该栏目首位集卡司机参与者。
“这真是新奇的体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陈浩坦言“意料之外”。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习以为常的阅读日常,会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宁波图书馆的邀约,让他既忐忑又期待:他即将从一个人在驾驶室里安静阅读,转而在镜头前向大众分享阅读。
4平方米的“书房”,因为这场全网的温暖共鸣,有了特别的意义。
它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书房”,更成了一个小小的符号——提醒着每一个人,平凡生活里,哪怕是方寸之地,也能借着书籍的光,拥有一片广阔的精神天地。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王池颖 史楚钊 文/摄
“学知专线”再增新
缓解学校周边道路拥堵
开学季临近,宁波公交集团积极谋划落实“学知专线”的深化推广,进一步缓解学校周边的道路拥堵,更好地解决学生家长的接送难题。截至目前,宁波公交集团计划开行“学知专线”145条,较今年上半学期新增加线路38条。预计日接送量增加1800人次,同比增加25%,总计日均服务学生8000余人次。
多模式精准定制助畅通
属地政府、教育、交警、交通等部门,通过现场踏勘、征求意见、上线路演、家长体验等,反复推敲确定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推出“一校一策”的个性化定制策略与“一线一案”的精准服务模式。
如为曙光中学校区规划的10条“校园循环线路”,全面覆盖了周边学生密集居住的小区;为慈湖中学设置的“地铁接驳专线”,根据学生周末返家需求连接慈湖中学与地铁慈城站,有效消除了该区域的路网瓶颈;为龙赛中学特别推出的“家校直达快线”,实现了从“家门口”到“校门口”的一站式直达服务。
全流程多方联动保平安
安全是生命线,针对家长担忧的安全问题,交警、学校、社区、公交企业等各方合作,护航孩子们的安全上学路。在开学前,宁波公交集团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求不漏一人、不缺一课,切实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不断细化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定人、定车、定时、定站的“四定”标准化服务模式,选优配优“学知专线”驾驶员与车辆。每位驾驶员上线对行驶路线进行勘探,对每一个安全风险点都烂熟于心,做到安全风险精准识别。
开车前,宁波公交集团还高标准落实车辆“体检”。对各条“学知专线”的车辆进行专项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发现的故障隐患及时予以排除,确保万无一失。
从源头上缓解通行压力
市治堵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提速,学校周边的拥堵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家长和社会的痛点,在城区道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破题就更为困难。宁波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学知专线”,为学生提供了安全、便捷、绿色的出行选择,从源头上缓解了通行压力,有效改善了校园周边交通状况,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多方认可。
记者 张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