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线名片
7号线全长39.4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25座,始于鄞州云龙,串联邱隘、东部新城、三江口、老外滩、湾头、庄桥、镇海新城,止于镇海俞范。开通运营后,宁波轨道交通线网总运营里程将达到262公里,进一步加强市内外交通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7号线可到达会展中心、福民公园、体育馆、天一商圈、老外滩、宁波大剧院、万象城、镇海市民广场等重要地标,联动站点周边医院、学校、商圈、社区,推动低碳与业态融合,让地铁成为串联美好生活的“绿色动脉”,赋能城市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7号线与1号线-5号线以及未来建成的6号线、市域铁路慈溪线、象山线均可换乘。值得一提的是,首个“三线换乘”小洋江站,可通道换乘4号线、7号线,未来待市域铁路象山线开通后,更可首次实现同台换乘。此外,盛莫路站与1号线换乘,外滩大桥站与2号线换乘,体育馆站与3号线换乘,民安东路站、镇海大道(慈海)站与5号线换乘。宁波大剧院站与未来建成的6号线换乘,骆兴站与未来建成的市域铁路慈溪线换乘。
资源共享 工艺工法创新突破
亮点1 首次创新“两段合一”
7号线与8号线共用下应南车辆段,节省用地约6.5公顷,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车辆段规划用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盖体面积约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70余列地铁列车。
亮点2 超宽超深三线换乘车站
7号线小洋江站作为宁波轨道交通首个三线换乘车站,基坑宽51.4米,深约30米,所处软土层厚达40米且存在多个承压水层。通过采用超深地墙隔断承压水层等技术手段,较好地控制了基坑变形,确保基坑自身及外部环境安全。
亮点3 绿色装配式应用
7号线多个车站采用预制拼装方案,在节省工期的同时降低了能耗,实现“环境友好”。回龙站设备区首次采用ALC(蒸压轻质混凝土)预制拼装板墙,缩短工期约50%;新天路站采用装配式方案,较现浇站台板工期节省约40%。
打造“三网融合”新风尚
“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全线新增优化28个公交站点、接驳设施。宁波大剧院站的风雨连廊,汇集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网约车停靠点,立体化零距离的换乘网络,不论刮风下雨,都能一路畅行。
车站装修 重现商帮文化
7号线车站装修以“宁波商帮文化”为主题,将“海”的元素贯彻全线,彰显开放、包容、开拓的城市品格和海纳百川的“宁波商帮”精神。
特色站外滩大桥站以“江南宗祠”为主题,述说百年老外滩的开埠繁华,甬帮记忆在这里定格。
小洋江站以“星河五洲”为主题,运用“桥拱”造型,与水、浪、古建筑等元素相融。
标准车站以“溯甬行源”为主题,以波浪线条、船桨造型、柱面图案,再现商帮文化的繁荣与传承。行走之间,仿佛置身于流动的“宁波帮”博物馆,零距离感受“四海交洽、慕义为善”的甬帮精神。
下一站,“7”待您的到来
7号线全线配备自助客服中心、乘客求助电话,只需轻轻一按,即刻享受“一键响应、快速应答”的便捷服务。
全线新增“站长直通码”线上服务平台,市民如有诉求、意见、建议等,无需经历转接流程,只需在站内通过手机扫码填写相关信息,站长就会及时进行跟进,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反馈及时送达”。爱心预约、爱心接力,一站式精准帮扶,让城市交通充满温度。
新线开通,为了让市民沉浸式打卡体验新线,宁波轨道交通推出新线出行体验活动。开通当日起至9月7日,乘客可在7号线任一车站领取体验券。凭券可免费乘车一次,每人每次领取一张,领完即止。
记者 范洪 佘若凡
通讯员 甬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