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奉化区裘村镇,150兆渔光互补项目主体建设完成,预计于今年9月正式完工投运。渔光互补配套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也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据了解,这条连接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与主干电网的“大动脉”,将完成新建18基铁塔,线路全长6公里。
1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是2025年宁波市唯一“绿保稳”工程,也是浙江省重点“绿保稳工程”及宁波市当年投运的最大单体光伏项目。
“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均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将直接并入宁波电网,为‘滨海枢纽’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奉化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专职人员汪钰斌介绍。
该绿色电力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039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7019吨,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在渔光互补配套的110千伏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烈日之下,施工人员操纵着大型吊车忙碌进行着铁塔的组立施工,吊臂高空旋转、起落精准,单根重达数吨的角钢塔材被稳稳吊装至数十米高空,如同搭建“乐高”积木,作业人员在地面遥控操作,配合娴熟。
机械立杆以大型专业吊装设备主导铁塔组立,能从根本上降低高空作业的强度与风险,尤其适应山地等复杂地形的施工环境,解决了传统人工立杆在复杂地形中作业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的问题。
汪钰斌介绍道:“奉化裘村镇周边多软基鱼塘和丘陵,传统抱杆拆装困难、安全风险高。以吊车为主、无人机辅助放线,施工效率提升超40%,工期显著缩短,也为我们今后在类似地形推进新能源配套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陆乐 毛立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