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香江水连甬江潮②

带头人

1985年10月,闻儒根先生向宁波市第一医院捐赠救护车场景。宁波帮博物馆供图

□顾嘉懿

1980年香港甬港联谊会和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前,海外和港澳的宁波籍人士回乡情况并不太多,有意返乡之人也多在观望状态。

两个联谊会的相继成立,以及1981年宁波工商贸易考察团首次赴港,就像打开一扇门,去除了许多人心中的疑虑,一批又一批游子接踵而来,扫墓探亲,他们为家乡带来了新鲜的资讯,开启了一个时代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

相比王宽诚、包玉刚、李达三、邵逸夫等人,闻儒根、包从兴、姚云龙这些名字相对不显,但他们是1982年来最早一批给家乡带来实际帮助的港胞,亦是海内外宁波籍人士回乡资助公益事业的“带头人”。

一箩筐手表建一所学校

1920年,闻儒根出生在樟村(时属鄞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闻邵麟曾在城中开设“闻裕顺”烟纸店。1950年,闻儒根赴港经商,1953年开设了香港永联行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手表。

凭借勤奋与诚信,他的公司年产50万对“奥威马”和“确利华”牌系列钟表,质量过硬,畅销世界。

1982年,闻儒根先生和夫人闻周鹤翠,带着从未到过家乡的儿孙们,回到樟村祭扫祖坟,探亲访友。

闻儒根决心为家乡献上一份力量——捐资21万元建造樟村卫生院住院楼,捐资27万元建造樟村中学“邵麟实验楼”,捐资2万元修建公路。但他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现金,就决定捐出3000块手表,以100元一块的价格售卖,弥补现金流的不足。由此,“一箩筐手表建一所学校”的故事成为美谈。

还有一个故事,说他有一年在巴黎郊区看到一辆洁白漂亮、顶上闪烁着红绿颜色灯的车。朋友告诉他,这是最先进的救护车,车上可以做手术,开出去好比是一座流动医院。

闻先生听了蓦然触动乡思:“介好?我要买两部。”当时他的朋友非常吃惊:“几万美金一部呢,你又不开医院,买它做啥?”但闻先生真的买下了两辆“马自达”救护车,于1983年分别送给樟村卫生院和宁波市急救站。这也是宁波首台可在车上进行手术的救护车。

在宁波籍企业家中,闻儒根的商业版图并不是最大的。但这位一生简朴的老先生却倾其所有,让家乡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有数据统计,闻儒根先生在浙江、上海、广西等地捐建的学校、幼儿园、福利院项目有60多个,捐资总额超过1500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海曙籍企业家周鸣山、朱善佐、应圣瑞、叶葆青等人,也纷纷回乡捐资兴学、兴办实业。

今年4月,“爱乡楷模——闻儒根陈列纪念馆”展厅在海曙区档案馆设立,闻儒根之子闻瑞祥在场说道:“起先我们不晓得父亲在干什么,也不晓得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后来我们才晓得,这是他爱国爱乡精神的传递。”

首次发起在甬办厂

和闻儒根一样为家乡倾其所有的,还有香港国药业企业家姚云龙。

1924年,姚云龙出生在慈溪观海卫鸣鹤场姚家弄。幼时他就读于鸣鹤敬乐小学,英语成绩全班第一。

鸣鹤人出门经商素有风气,尤以做药材生意者居多。1938年,姚云龙离乡前往上海药材行当学徒,1942年与慈溪人洪德才、童子瑾及杭州洪大药材行驻沪办事处职员叶春潮合股创办乾昌药行,分设于上海、香港两地。1948年他前往香港,1953年独资在香港开设了民生药行。其药材除了香港,亦销往新加坡、越南等国家。

姚云龙虽非巨贾,却把几乎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家乡。

1985年,姚云龙首次返乡,在金仙寺里看到一群学生在昏暗的旧庙上课,他的双眼湿润了,当即决定捐出100万港元兴建云龙中学。此后十年,又先后捐资助建了慈溪云龙中学高中部、鸣鹤中学、鸣鹤中心小学、三北书画院、鸣鹤卫生院、鸣鹤自来水厂、鸣鹤敬老院,并修复浙东名刹金仙寺,设立云龙中学发展基金,累计捐资1400多万元。

1988年6月,姚云龙还与浒山友谊羊毛衫厂合资,成立慈溪第一家外资企业——联兴羊毛衫有限公司,所得利润全部作为云龙中学发展资金;又与浙江省医药公司合资,兴办了全省最大的中药加工中心——春江医药有限公司,年药材加工能力达200万公斤。这是第一次由香港“宁波帮”人士发起在甬办厂。

一次次的慷慨捐赠,家乡人一度把姚先生当作“香港大富豪”,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云龙中学杨校长的一次香港行才揭开“谜底”——民生药行仅一间门面,而姚先生的办公室不足十平方米……杨校长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他答应的捐款曾隔好几个月分多次汇来,原来他是边挣边汇,一点一滴地捐,一件一件地做,把逐年积攒的财产几乎都捐给了家乡。

2008年6月4日,姚云龙去世前两个多月,还把亲友来病房探望时送的礼金33881.81港元,汇给慈溪市慈善总会捐献四川地震灾区,这是他生前最后一份心意。

他没有给儿孙留下一栋豪宅别墅,却在家乡人心头留下了一座丰碑。

来料加工:授人以渔

1978年12月9日,在王宽诚的促成下,香港维大洋行与宁波绣服厂签订了来料加工合同,这是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

来料加工,意思是指由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承接方加工单位按外商要求进行加工装配的一种业务。相比直接捐款,这种业务一方面可增加本地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生产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方式。

1980年香港甬港联谊会的成立,惊动了王宽诚的朋友、有西非“纺织大王”之称的包从兴。

包从兴1922年生于镇海,与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人同出自叶氏中兴学校。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姨父、姨母抚养长大,14岁时只身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恒兴棉织厂当学徒,后辗转四川、广东等地经商,1946年赴香港发展,逐步创办香港友宁纺织有限公司。

包从兴分析世界市场信息,认为纺织品在非洲有极大的潜力。1960年,他在加纳创办非洲第一家新式纺织厂——加纳纺织厂。从初创时期仅有100台纺织机,短短几年,发展成为有3500名工人、3.24万枚纱锭、1054台织布机的大型企业,并形成了集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制衣于一体的纺织企业集团,规模之大、设备之先进、产量之高,为当时西非纺织业之冠。1965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在加纳接见了包从兴,赞扬他在第三世界开拓创业的精神。

1982年3月,经王宽诚介绍,包从兴委派香港友宁纺织有限公司董事周锡雨首次来宁波,与宁波和丰纺织厂签订了生产16支涤棉640件的加工合同,合计加工费92.8万港元;1983年1月,又同和丰纱厂签订来料加工纯涤纶纱1620件业务,合计加工费234.9万港元。他还与昔日校友一起恢复扩建中兴中学、修造家乡的道路桥梁、捐助老年中心……

1985年12月,在旅港浙籍人士一次座谈会上,包从兴即席发言:“我们是中国人,总想帮家乡做点事情。”

2025-08-20 ■香江水连甬江潮②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1396.html 1 3 带头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