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后到“外科一把刀”,他在泌尿外科领域深耕17年,开展多项市内领先技术;从手术台到实验室,他坚信科研能反哺临床,多年如一日探索泌尿系肿瘤早期发现的密码;他还是爱动脑筋的发明达人,自己动手解决临床难题,共获十几项各类专利……在同事眼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严泽军是个“开挂”的医生,因为他集“临床先锋”与“科研达人”于一身;在患者眼中,严泽军是个靠谱的医生,面对疑难复杂的病情,他总是竭尽所能为患者破解难题。
1
通过勤学苦练
他实现了柳叶刀尖的蜕变
1980年出生的严泽军是湖北天门人,上大学时母亲的一次住院经历,让他选择了泌尿外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当时我妈妈得了肾结石,而且是比较大的鹿角形结石,最后医生通过手术为她取出了结石,也保住了肾脏,我想未来我也要成为这样的医生。”2008年,严泽军博士毕业后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工作。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他主要做科研,其间到美国堪萨斯大学担任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还在上海交大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医生的成长没有捷径,为了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外科医生,严泽军用纸箱做简易腹腔镜练习器,苦练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基本功。通过几年的努力,严泽军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刀医生,工作中他不墨守成规,而是不断通过临床创新提升手术效果。
有一位膀胱癌患者,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需切除膀胱后挂一个尿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泽军带领团队反复研究患者病情,最终不但成功切除肿瘤,还用肠道为患者重建了膀胱,让患者术后保留了正常排尿功能。出院时患者握着他的手激动不已:“感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严泽军最擅长的是切瘤保肾的技术。一位49岁的患者,先天的独肾里长了一个占据一半肾脏的肿瘤。为了给患者保肾,严泽军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不但成功切净肿瘤,还为患者保住了65%的肾脏功能,术后患者十分感激。
做肾脏肿瘤手术时免不了要阻断肾脏血供,否则很容易大出血,但肾脏血供阻断后因为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肾功能损害,为了帮助患者术后最大限度保住肾脏功能,严泽军从2020年起率先在医院开展激光免阻断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他在切除一些位置比较浅表、体积比较小的肾肿瘤时不阻断肾脏血供,在做一些大肿瘤时尽量缩短血流断供时间,让很多患者免去了终身血透或肾移植之苦。
2
术前要慎、术后要勤
能为患者衡量利弊才是好医生
“术前要慎、术中要精,术后要勤。”这是严泽军恪守多年的手术秘诀。
术前要慎,说的就是医生要能很好地为患者衡量手术的利弊。
“每一位外科医生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学开刀、会开刀、开得好、知道什么情况可以不开刀。”严泽军说,他面对患者时,先会考虑“不做手术行不行”,再考虑“应该什么时候手术”。
一位50多岁的男患者,一侧肾脏有巨大恶性肿瘤,出现肺转移、淋巴转移、1级癌栓形成。多家医院都建议患者尽快手术,面对心急如焚的患者,严泽军却建议暂不做手术,先接受几个月的新辅助治疗,患者将信将疑。治疗后患者的肾脏肿瘤从10厘米缩小到6厘米,肺转移和淋巴转移病灶消失,癌栓从1级降到0级。评估手术条件已成熟后,严泽军为患者做了手术,术后再做靶向治疗。如今,4年过去了,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不错,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每次来复诊都感叹,多亏当年听了严泽军的建议。
术后要勤,说的是要勤于关注患者的病情。每次手术日,不管结束得多晚,严泽军都会到病房看望所有当天手术的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看看引流管是否通畅,之后才放心回家。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严泽军没有停止基础研究的脚步,他坚信科研可以促进临床工作。严泽军带领团队开展的泌尿系肿瘤早期标志物研究已经坚持了5年,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可靠标志物,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早期甄别肿瘤复发的苗头。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严泽军总是喜欢通过科研思维去解决。肾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引流管常常出现引流不畅,他自己动手发明新型引流管提升引流效率,获得了发明专利,还得以在临床上推广。如今,他持有4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专利成果实现转化。
严泽军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选择当一名医生。今后他将带着对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责任,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医生。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戴栋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