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发出“扑棱”声 原来是虫子做了“窝”

“医生,我耳朵里有‘扑棱’声,还有点疼,帮我看看咋回事?”近日,赵阿姨(化姓)找到奉化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鲍叶飞医生。医生做视频耳内镜时吓了一跳,镜下清晰显示,一只红豆大小的黑色小虫正卡在外耳道深处,翅膀还在扇动,外耳道深部及鼓膜表面分布着数枚虫卵,这正是导致赵阿姨耳朵异响和疼痛的“元凶”。

虫子被医生完整取出

赵阿姨自己也被吓了一跳。她回忆,前两天起床后左耳就出现了异响和疼痛,当时以为是洗澡时耳朵进了水,一直没放心上。谁知道这两天症状没好转,反而加重了。“我还当耳朵被掏发炎了,医生你一定要完整地帮我把虫子取出来!”

鲍叶飞一边安慰赵阿姨,一边向耳道内滴入少量利多卡因注射液,使虫子窒息失去活动能力。随后,在耳内镜的精准引导下,使用专业的显微耳科器械,小心翼翼地将已无活动能力的虫子完整取出。最后,以碘伏小棉球仔细清理出虫卵并消毒外耳道。整个操作过程快速精准,没有对赵阿姨的耳道及鼓膜造成二次损伤。取出异物后,赵阿姨的不适感立刻消失。听说耳道无损伤,她也松了一口气。

鲍叶飞介绍,夏季是昆虫活跃的季节,类似飞虫、小蟑螂等误入外耳道的情况在门诊中并不少见。“外耳道温暖、潮湿且相对狭窄,有时会被虫子误认为是理想的藏身之所。一旦虫子进入,其爬行、挣扎甚至叮咬,会引发剧烈的耳痛、耳鸣、眩晕、瘙痒甚至出血,患者会感到极度恐慌和不适。”

飞虫入耳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自行掏挖,“盲目使用棉签、发卡、掏耳勺等工具试图取出,极易将虫子推向耳道更深部,甚至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导致听力下降或继发感染。”

其次,可尝试“窒息法”。在无法立即就医的情况下,可尝试侧卧(患耳朝上),向耳道内缓慢、轻柔地滴入几滴食用油(如橄榄油、婴儿油等)或矿物油。“目的是使虫子窒息、失去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其进一步破坏。但这只是应急措施,仍需尽快就医。”

最后,及时就医是上策。一旦怀疑有异物(尤其是活虫)进入耳道,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是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拥有专业的设备(如耳内镜)和器械,能在直视下安全、无创地取出异物。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她表示,要注意环境清洁,保持居室、尤其是卧室清洁,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可使用纱窗、蚊帐物理隔离。另外,避免在户外露宿。如需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停留或露营,务必注意防护。此外,还要注意灯光管理。睡觉时,尤其靠近窗户或户外时,可考虑关闭或调暗吸引昆虫的灯光。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怡

2025-08-15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0725.html 1 3 耳朵里发出“扑棱”声 原来是虫子做了“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