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位艺人先后遭遇心梗的经历引发关注:35岁男歌手朴翔因心梗去世,演员张晋则回国接受了手术,目前已经康复。宁波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恒栋表示,心脏急症从不挑人,也往往毫无预兆。夏季高温天正是心梗高发期,多了解相关知识就可能挽回更多生命。
“疼痛、呼吸困难、浑身冒冷汗”是典型心梗症状
日前,51岁演员张晋在某节目中回忆,今年4月与妻子蔡少芬等家人在国外旅行时,突发心脏病,出现胸口剧痛、呼吸困难、浑身冒冷汗,“当时蔡少芬离我大概10米的距离,然后我当时说不出话来,感觉好像有一个深渊,我在往下掉。”回国后马上去做了检查,并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
宁波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恒栋主任医师介绍,“疼痛、呼吸困难、浑身都冒冷汗”是非常典型的心梗症状。再结合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可以判断,张晋遭遇的就是急性心梗。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心梗的发生往往有一个过程: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除了张晋描述的“疼痛、呼吸困难、浑身冒冷汗”症状以外,心梗发作时最常见的是胸骨后剧烈疼痛,患者往往会有压迫感或撕裂感,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也难以缓解。同时,胸痛还可能向左臂、左肩、下颌、背部、上腹部等部位放射,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牙痛,胸部症状并不明显。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胃部不适、背痛、极度疲劳或呼吸困难,这些“隐形心梗”因为容易被忽视而更危险。
不推荐“硬撑回国”再治疗 因为随时可能发病
曾因参加《中国好声音》受到关注的歌手朴翔于8月8日凌晨因心梗意外离世。其生前好友表示,朴翔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想到突然去世。
为什么张晋可以熬到回国再接受治疗,而朴翔却在凌晨去世?该院心血管内科曾伟芳副主任医师解释,这可能和血管堵塞的程度有关。“有些患者血管通而不畅,但仍有血流通过,足以维持心脏的血供。但一旦血栓增加完全堵住血管,特别是心脏的主干血管,一旦失去血供随时可能引发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不过,对于张晋这样“硬撑回国”的行为,曾伟芳非常不推荐。“万一在飞机上血管完全闭塞引发心跳骤停等,没有施救的条件,那后果不堪设想。”他建议,一旦出现不适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国内要拨打120,在国外要提前了解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同时,患者尽量保持冷静并停止一切活动,以舒适的姿势坐下或平躺,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增加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如果随身携带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可以立即服药。
远离心梗的关键在于预防
临床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像张晋这样50岁以上的人群是急性心梗的高发群体,不过近年来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曾伟芳提到,这类患者大多“标签化”特征十分明显:肥胖、熬夜、抽烟或吸入二手烟。
夏天、冬天都是心梗的高发期,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近一个月,李恒栋、曾伟芳所在团队已经为20多位心梗患者实施手术。
“要想远离心梗,重在预防。”曾伟芳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比治疗更有效——
戒烟限酒。无论吸烟史长短,戒烟都能立即开始降低心血管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心脏负担和高血压风险。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和坚果,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的摄入。
规律运动。他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
控制体重。将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成年人18.5-23.9kg/m2,65岁以上老年人20-26.9kg/m2),特别要注意减少腹部脂肪。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郑轲 文/摄